“諜戰片”《無名》是春節檔最具爭議的電影。
爭議到,至今豆瓣沒開分,短評處還有一行提示:
豆瓣的防刷機制,會識別不經常出沒的ID(或水軍號),并進行屏蔽,比如大量打五星或打一星但都是可疑用戶的ID。不一定只針對負評,也針對好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22日,“文娛春秋”刊發了一篇稿子,當晚自行刪除了。
后臺陸續有網友詢問,為啥刪掉了?
因為,我們意識到,這部電影絕非單純的“垃圾”或“牛逼”。另外,不想陷入“粉黑”之爭(當時主標題用了王一博)。
除了頭部專業電影大號都夸贊“高級”外,作者本人的朋友圈,也確實分成兩波,認識的一些朋友,鑒賞力很不錯的,而且確認與片方利益關聯不大的,也在說好。
喜歡的人說,沒一處閑筆。討厭的人說,無處不廢筆。
有鑒于此,就,又去看了一次。
帶著問題。
|誤導觀眾
所有進場觀眾都心知肚明(略有觀影基礎或了解演員生態的),王一博角色絕不可能是一個真正的漢奸,不論是真實的他,還是片中的他。
現實的王一博,作為超級偶像,是靠形象吃飯的,演一個真漢奸,他萬萬不會接,不根紅苗正可還行?這是流量明星本身必備的特點——要么導演根本沒意識到這種情況,要么就是選角失敗。(其實《滿江紅》里的易烊千璽同理,他必然會站在正義一方)
片中的王一博,有一個進步女青年未婚妻,還有一個地下黨上司,未婚妻又遭殘殺,殘殺未婚妻的同僚還想拿槍打自己……
然后導演卻一直誤導觀眾這個角色是真漢奸。
這就導致一個結果,先入為主知道王一博非漢奸,卻一再被導演誤導,到了結尾,謎底揭曉時……只有一個感覺:導演你跟觀眾較什么勁呢?應該誤導的是片中反派啊,可不是觀眾哎。
這讓所有的強行誤導,在觀影者視角里,都變成了笑話。(假如,王一博這個角色要是真漢奸我反而直呼牛逼了。)
真正高級的表達難道不應該是:一開始就給觀眾揭示底牌,然后用各種手段誤導片中反派,讓觀眾相信反派真的被誤導了……
在《無名》里,被誤導的只有觀眾(而且極其生硬,導演就好像某景區商店硬拽著你去消費的拉客小哥),但看不到片中反派怎么就被誤導了?
作為反派的日本軍官,則成了不折不扣的傻白甜。到了最后,如戀愛腦上身,獻寶一樣拿出了地圖冊,翻開,眼睛望向王一博,充盈著甜膩的光芒,仿若渴盼王之臨幸。(如果日本人是真同志,我也真敢打高分。)
就離譜。
不過。
我們意識到,錯誤地把這部電影跟《無間道》《風聲》等同類型“尋常”諜戰、懸疑片做比較了(誰讓這兩部電影演員跟《無名》重疊的)。嗯,它們都太俗。
而《無名》,豈能以純商業片度之?
但元旦后發布的幾支預告里“超級商業片”5個大字,則是對觀眾的又一種誤導。
誤導,其實還有個近義詞:
戲弄。
|無效表達
劇情并非不好懂。
恰恰因為,故事太過簡單,所以,需要變著法靠剪輯迷惑觀眾。
剪輯呢,很多無效表達。
影片伊始,周迅在餐廳里準備點餐,服務員告知有人幫點了,旋即轉場。結尾,這段又出現,幫點者現身。當然知道啥意思。第一遍,觀眾沒人不知道幫點餐的肯定是我方人員吧?最后果然是我黨同志,意外嗎?刪除第一遍,只出現在結尾,不是一樣的效果嗎?
還有,王一博王傳君茶餐廳然后坐車里后者說自己點的排骨被前者吃掉大部分那段,第一遍就get了。又出現第二遍,理解是為了強化某種譬喻,可是,有必要嗎?
有效表達應該是,第二遍,立刻讓觀眾意識到,第一遍存疑的地方得到了迎刃而解,有恍然大悟之感。但導演處理效果是失效的——因為第一遍就根本沒有什么疑惑,或第二遍沒有太多有效補充信息。
一個反例——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
這部電影足夠難懂吧?即便看完全片,能準確說出故事全貌的也不太多。但是,每一幀,每一個畫面,每一處剪輯,到了結尾往回掰,都是有效表達。
《穆赫蘭道》里,重復場景和人物也很多,但每一處,都砸中觀眾的疑惑。比如末尾處,同樣出現了餐廳對話場景,和貌似怪物的流浪漢,以及怪異老頭夫婦。與前面有了補充呼應。
最重要的是,《穆赫蘭道》觀影過程的可看性及趣味性極強。
當然,大衛林奇是世界級大師,用他比程耳,勝之不武。2014年內地年輕導演忻鈺坤的《心迷宮》,同樣屬于亂序,打亂故事,散點敘事,比之《無名》,又如何?
反觀《無名》?前幾天我們那篇稿里,用了“無趣”形容,正因為無效表達太多,還是堅持這一看法。
|好評節選
開頭說了,很多電影大號夸,不排除恰飯的可能(很正常),鋪一圈KOL,也是春節檔片方應有之義。
他們夸的最多的詞兒,就是“高級”。文章內容,無非就是復述一遍情節,渲染一下氣氛,擺幾個模棱兩可的詞。一如以往文風,如此而已。
看了幾篇,挑不出像樣的夸贊,為調和我們的批評(免得說為黑而黑),所以,從作者個人、團隊小伙伴朋友圈,找出盡量言之有物的好評(我們認為屬于個人觀感),節選如下:
·看完《無名》,這是要瘋狂為我梁生高唱贊歌的一天!真誠推薦還是要去大屏幕上感受獨特的腔調和人物魅力。片中閑筆尤贊,譬如雨中的狗。(前資深媒體人,現企業高管)
·《無名》爭議極大,豆瓣兩極化,我卻覺得水準尚可,雖然和《羅曼蒂克消亡史》比起來要滑落一個等級,程耳美學依然風格強烈,王一博表演雖然努力,和梁朝偉這樣老戲骨在一起還是有些慘和尬。(現資深互聯網媒體人)
·敢在這個檔期上映的片子,已經不能用單純的票房來評判電影的好壞,頂多是說片子本身是不是足夠大眾。我覺得無名不錯,至少是滿足我的預期了,畫面審美、敘事剪輯、演技拿捏。尤其是王一博,至少是扛住了小鮮肉慣以的“尷尬腳扣地”的考驗,也算是導演拿捏到位。(現娛樂領域資深從業者)
·喜歡「無名」是因為喜歡程耳的風格,入迷且耐看。他電影里“對話有手起刀落的快感,打斗又有種赤身肉搏的詩情。”何與張公寓接頭、何與葉公寓打斗,看不膩且著迷。程耳的風格鮮明,也有說炫技,擁有技巧的炫技且自成風格,也可以稱之為才華吧。可以不適也可以喜歡,可以覺得太裝也可以迷戀。哈哈總之還是很推薦看的。(資深影視制片人)
|票房走向
目前,2023年春節檔票房前三分別是《流浪地球2》《滿江紅》《熊出沒》。
前兩者不意外,只感慨,《熊出沒》是真頂流。
究竟誰會是冠軍?不敢妄作猜測。但絕不可能是《無名》了。
要知道,在1月14日預售開始后,《無名》一度拿下前5天的預售票房冠軍,當然,全賴流量明星的粉絲組織動員“應援”能力。到1月20日被《滿江紅》反超,1月21日,《流浪地球2》成為第一,這是普通觀眾開始買票了。
《無名》是博納影業“中國勝利三部曲”收官之作。前兩部是《中國機長》(29億票房),以及《長津湖》(兩部合計98億票房),到了最后一部,目前看起來,以票房論,這個尾,敗了。
從排片占比來看,1月24日上映第三天,根據貓眼數據,《無名》為8.2%,《交換人生》《深海》都是7.6%,相差無幾。相比1月22日開畫當天的排片占比,都有跌幅,但《無名》跌得最多為33%。
再加上鄧超《中國乒乓》初三也進場廝殺(當日排片占比10%),勢必擠壓排片空間,按照《無名》跌幅,可能呈現斷崖式的下降,不到假期過完,就會基本出局。
但爭議不是票房不好的主因,滿江紅爭議也不少,無礙于沖擊春節檔冠軍。后續如何調整宣推策略,才是能否繼續留在牌桌上的關鍵。
大膽提些宣推建議:
要么,就專注推向藝術片愛好者,主打高逼格,就說“史上最難懂”,一般人看不懂云云,看懂了你就自帶優越感的喲……
不過,這部分確實小眾,而且未必愿意當冤大頭。如果片方還是想爭取多數票源,那么,斗膽說個方向,主打個標簽——“史上春節檔最難看電影”,自我犧牲,吸引好奇,哪里難看了?為什么難看?這么有自信史上最難看?
而且,還能順便實現它的營銷口號——
“《無名》必須在春節檔留名。”
撰稿|殺手LEON
策劃?|?文娛春秋編輯部
關鍵詞: 不該把無名跟無間道風聲比 它們都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