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自導自剪,在春節檔前為《無名》的宣發寫下“超級商業片”的標簽,上一部《羅曼蒂克消亡史》被嘲笑太文藝不賣座,程耳干脆自嘲《無名》。好像有點胡鬧。
隨著春節檔的落幕,接近5億的票房,第四名的成績,不算太理想。很多人拿著這個成績去奚落他們看不懂或認為導演故作高深的電影,因此你也可以認為程耳說《無名》是“超級商業片”是有點任性的行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一切都能被資本裹挾的當下,任性有時是很要命的。
和程耳有點類似的,拍出過《大圣歸來》的,《深海》導演田曉鵬導演已經在直播時“認慫”:
“(《深海》)具體成本很高,現在還離目標比較遠,下一個片子也好或者下一步做什么也好我覺得我可能不會那么任性了。這部對我來說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答案或者驗證,也足夠地讓自己有了新的體驗。下一部的話如果有可能會做一些對得住投資人,對得住家人,對得住公司這么多的同事朋友,要做一些賺錢的東西。”
目前為止還沒見到程耳對于票房成績有何表示。但敢在資本的扶持下這么拍春節檔的電影,供全國人民來檢閱,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這個春節檔新發明的詞兒“逆跌”倒是用在了《無名》身上。在經過大年初一的口碑“開門黑”之后票房連降四天后終于回升了一次。
震蕩期里,極端口碑的分化讓《無名》更顯突出,也讓有趣、有料、有種更顯得實至名歸。
料很足,先說料。
一部分是留白的料。
這里面,一種留白是我們觀影現場就會快速閃回和猜測出的留白,譬如梁朝偉襯衫上的血點,76號辦公室里的汪精衛畫像,王一博勒緊的領帶等等,太多細節需要回味和拿起放大鏡。
黃磊飾演的叛徒見到梁朝偉飾演的何主任,第一句為啥是“你到早了”,何主任還沒聽叛徒說出共黨的名字時怎么就已經寫出了“陳小姐”的姓??
因此何主任的身份不難猜出:來鋤奸的!本來在魔都他的身份國共都可能是,但先寫出“陳”來讓人猜到他的底牌來。
另一種留白是觀影后需要百度一下的。
《無名》,角色如片名,全片沒有一個人有名字,包括汪某某。
你可以理解為歷史的大洪流中多少人成了無名英雄或狗熊,因此就需要查查,那位公爵把手放在人中模仿小胡子的是哪位,王一博的角色有歷史原型嗎?
程耳說自己的電影不僅僅是諜戰片,而是歷史片,那么就是說沒有片中的角色基本對應歷史上的真人。
第二部分料是間不容發,鏡頭不多余,每一句臺詞也精煉到錯過了就容易迷糊。
中國影視最大特點是信息密度不夠,簡單說就是磨嘰。你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一邊刷碗一邊看,倍速看、抖音看。
但《無名》你只能坐那兒老實看。
大鵬飾演的唐部長,也就是《色·戒》中梁朝偉的那個角色,他問何主任來上海多久了,何說五年多。
周迅飾演的陳小姐和張先生對話時,也提到了五年這個數字。
你說他們什么關系。
江小姐(江疏影飾演)如果沒有將名錄交給何主任,那個連身邊戰友都沒認出他來的公爵根本不會被發現然后被除掉。
你沒注意到,就會想不明白是誰泄露了公爵的身份。
是誰?
《無名》的故事,程耳自己都說簡單到一句話就能說清楚,但絕對不是“一個饅頭”那么的無聊。
它的剪輯手法,昆汀·塔倫蒂諾最善于用,他的《低俗小說》和《杰基與布朗》中運用得更加醇熟。
環狀敘事和多角度在導演技術上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
但1998年就出來的《兩桿老煙槍》,到2006年才上映的《瘋狂的石頭》,中國觀眾還是倍感新鮮。
梁朝偉和黃磊的兩次告白,王一博和王傳君的兩次蒸排骨,王一博和周迅的兩次喝咖啡,你覺得多余,其實要么每一次都會少一句話或少幾個字,少的那些就是片中表現出來的情節。
要么就是通過重復更深化了角色的性格,黃磊的叛徒形象嘴里兩次嘮叨的“父親留給他的一塊土地”把他軟骨頭一面暴露得最為明顯。
還有一部分料是要普及的料。
要不是《無名》,廣州大轟炸那么慘烈,日本竟然還有伯爵,甚至那個寫出民國第一詩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汪精衛,都需要觀影后好好做作功課。
料很多,有趣也很突出。
一是彩蛋般的趣味。那是江疏影飾演的江小姐,原型是歷史上喪命在76號的鄭蘋如,我們更熟悉的則是《色·戒》中湯唯飾演的王佳芝。
還有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背后是好朋友王隊長舉起的左輪手槍,扳機扣動,沒有子彈射出。葉先生眼中含淚,抬手扔下子彈。
這一幕我們也早在《喋血雙雄》中見發哥和朱江玩兒過。
這種小趣味,有紓解片子底色悲涼帶來的沉重之功效。
另一種是殘酷的對比趣味。
地上,廣州斷壁殘垣中,一只瘸了腿的狗,還要被人戲弄、驅趕,是彼時國人亡國奴喪家犬的悲哀情狀;天上,日軍零式戰斗機艙內,一只養尊處優的柴犬,帶著和飛行員一樣的風鏡,目視前方,也預示了自大的鬼子最終將大頭朝下。
最有趣的莫過于兩大男主的支撐。
老派影迷心里是要看梁朝偉的,現實中鬢角已經有了白發的影帝,六十多歲了,但是染了頭發后,真的是有魔力,一顰一笑依然有戲。
另一個是支撐金主爸爸錢包的王一博。這部戲他的貢獻有目共睹,據導演說王一博是個語言天才,滬語、日語,拍片現場導演還在不斷改劇本,結果練幾遍后他就能神奇地復刻。
吃苦也讓對他刮目相看的導演看在眼里,動作戲的排練都是十幾二十遍,有一場戲最后采用的是35條中倒數第二條。
這也是粉絲們最愿意高呼的,你知道我家哥哥有多努力嗎?
說實話,王一博的角色在片中性格內斂,感情戲基本在失望、憤怒和絕望中轉換,表情比較單一,但他的完成度還不錯,將來如果有大發展的話,建議整容去掉腮幫子上的兩塊肉,總覺得含著兩塊糖在飆戲。
最后說到有種。
片子拍得令人口有回甘,文藝片的內核里雜糅著要狠的有種。
就如知道身份暴露后,在飯桌上面對日本人和汪偽政權的漢奸,梁朝偉的何主任直接懟出“戰犯”來硬剛。
導演有種嗎?
對于程耳,真的是不熟,六七年才拍出一部片子,江湖上就很難有太多的花邊兒,他老婆是誰,前女友是誰,一概不知。
這么久地在準備一部片子,也一定有不少傳聞——他很有底蘊,當年的畢業大戲就驚艷過很多人。看過很多書,對于民國更是熟稔到發指,一回《羅曼蒂克消亡史》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有自媒體的標題就是“800個細節的《無名》”,人物、細節把控到如此,知識儲備量豐厚到信手拈來,有點恐怖。
看他恭維觀眾說“觀眾是見多識廣的,觀眾是什么都能夠理解的,不要總是覺得他們看不懂,總是去給他們看一些司空見慣的東西。“
可是現實情況是觀眾們連我這篇文章都不會看完,怎么能寄望于他們會去思考,中國觀眾,春節檔的大多數觀眾一年可能就會進這么一次影院。
你嘴上都厭倦了的《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大多數人不但沒看過,也從來沒聽過。
你也不能指望成天沉湎在短視頻中,抖音上看電影的人,能夠在不斷反轉和切換中理解,他只會罵街。
中國其實不缺導演,但這樣不完全屈服于金主,不跪舔觀眾的導演很缺,從這一點來說,程耳和《無名》都很有種。
當然,資本之下,票房面前,任性的空間也不會太大,因此反響好的話,程耳說可能就會應資本的要求拍《無名2》。
所以,每一個喜歡《無名》的人都希望更多的人去看《無名》。
關鍵詞: 任性的程耳 和有趣有料有種的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