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無名》是那種為數不多的,可以稱之為藝術的電影。由此,觀影是有審美和閱歷門檻的,宛若高山流水覓知音,但能看得懂,喜歡得上,那感覺,就真的好。如今,經過了春節檔期,《無名》的票房已經破五億直奔六億,雖然不能比兩部賀歲大片,但也走得穩健,戰臺烽特別希望影片能有上佳的票房表現。當然,影片如今已經是程耳導演創作生涯的票房最高,可喜可賀。
從犯罪情感電影《邊境風云》到懸疑諜戰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再到這部同樣是懸疑加諜戰的電影《無名》,程耳導演的個人風格愈發嫻熟與堅定。他的影片之中,能從讓人感受到一種悲愴的時代風貌,危機四伏中,又有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觀影過程,常有迷思,觀影之后,多有思考,回味悠長。
此次的《無名》,依然是強烈的程耳式風格,無論影像,還是結構。敘事有留白,節奏有跳接,時間線有穿插,但種種元素,都組合得很巧妙,是那種在幕后操刀到游刃有余的酣暢淋漓。導演運用倒敘、正敘、時間、空間的交錯,構筑了一個相當精巧的時代大布局,危險又別致,大概這就是我們常說卻不多見的匠心。
整部《無名》影片中,有太多細節,絕非是偶的,也并非是觀者過度解讀,很明顯感覺到,那是若隱若現的刻意安排,但作為觀眾的我們,能發現多少,能感知多少,全在個人的觀影體驗了。有些是極具年代感的還原,有些卻是作為線索或符號若隱若現,比如片中王一博所佩戴的領帶,就很值得玩味和解讀。
觀影過程,給人印象最深的,則是貫通故事全程的,步步驚心的氛圍感。那個年代,中華大地上,各方勢力割據交織,無論是錯綜復雜的情報系統,還是深不可測的人物身份,以及匪夷所思的命運走向……沒有誰是真正的王者,也令故事的走向,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但影片真的可以讓人全程沉浸入故事的情境,也對曾經的那個年代有更直接的感官體驗。我們常說電影是造夢的藝術,在《無名》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梁朝偉、周迅、王傳君、黃磊這些戲骨級大神,是真的穩。但更羨慕的是王一博,第一部與觀眾見面的大銀幕作品,就有這樣的質感,起點簡直太高。無論是導演的手法,還是影片的氛圍,都與他個人的氣質融為一體,這是導演調教得章,也是團隊選片有方,與一干戲骨對戲,竟然都扛得住,實屬不易。《無名》對于王一博而言,是起點也是高光時刻,希望能持續保持這種質感。
常言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有的電影,看完之后,感覺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如何更精準的進行推薦,往往無聲勝有聲,大概就是《無名》這樣的作品。好看,是需要親自感受的,甚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每個人的感受與收獲,都各不相同,也是一種很奇妙的觀影體驗。其實,我們是需要這種性格突出的作品的,畢竟,電影世界不應只有一種聲音,電影也不應只有一種拍法。
由此,《無名》這樣的電影值得守護,只有看過和沒看過、看懂和沒看懂之分,并不應成為好片和爛片爭論的主體,而有些網友所說“不配看”更是曲解了創作者的意圖。目前,在輿論場,《無名》似乎遭遇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這種現象并不正常,希望我們所有的討論,都是基于電影本身的客觀和冷靜的。最后祝大家都能有難忘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