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譚
Yao-Chinese Folktales
(資料圖)
導演: 陳廖宇 / 於水 / 胡睿 / 楊木 / 劉毛寧 / 陳蓮華 / 徐寧 / 顧楊 / 劉曠 / 潘斌
類型: 動畫 / 短片 / 奇幻
制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中國奇譚》也許是今年國內最具話題度的動畫集,它基本實現了大家對國產精品動畫的期待,有人說它就是中國版的《愛,死亡,機器人》。
《中國奇譚》整體風格像央美中傳動畫專業學生的畢設作品集合,更偏本土視角的藝術化表達,審美在線,有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段落,但多少也有曲高和寡的問題。但總體而言,還是喜歡居多。
以下完全是個人主觀感受,我按個人的喜好給各集打了分數。如果感受跟你不一致,肯定你是對的。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8分
讓《中國奇譚》一炮而紅的一集,在整個系列中算是各項指標都做到了優秀,幾乎沒有短板,不愧開篇之作,
敘事上,另辟蹊徑,以小妖怪的視角講西游;畫風不落俗套,簡約而傳神,清爽;內涵上,與現實呼應,不局限于娛樂,有對小人物的深刻刻畫;娛樂性方面,故事通俗易懂,幽默、煽情、動作、驚悚元素一應俱全,節奏也好。
總而言之,既不是爆米花,也不故作深沉,有點現實思考但不多,與十來分鐘的體量剛好匹配。
唯一我覺得遺憾的,是沒有堅持一個反英雄的結局,而走向大團圓。那種小人物命運悲涼的震撼被消解了。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是反反套路的刻意而為,更不落俗套。也許吧,見仁見智。
第二集《鵝鵝鵝》,9分
一個費解的故事,但氛圍、意境和美術全系列最佳,個人十分喜歡,甚至多過第一集。
劇情改編自南朝志怪《陽羨書生》,層層嵌套的角色,各懷心事,彼此互不知曉,隱喻人心難測與多變。本身沒有很強的敘事性,表達也略顯晦澀,需要解讀的支持。電影在最后的女孩處,做了輕微改變,讓她與賣貨郎有了情感的連接,讓故事有了溫度。
總體而言,是個沒有情節,缺乏娛樂性的故事,略顯曲高和寡,但不至于看不懂。沒有將其放在第一篇,大概也是怕“趕客”吧。
最喜歡的還是本集妖氣森森的氣氛,另外對《天書奇譚》的致敬也讓我這個暴露年紀的老觀眾非常受用。
第三集《林林》,6分
故事簡單直白。
濃墨重彩地刻畫了狼與獵人的搏斗,氣氛營造到位,審美也好。
故事試圖做出一些深刻討論,比如野性和馴養,比如兩性,獵人和孩子都是男的,狼卻是母女,雙方性別設置都是單一的,隱喻很明顯。
簡單的故事沒有支撐起討論的深度,在形式上也只能說中規中矩。最后成年主角與狼對視的畫面非常驚艷,但只是驚鴻一瞥。
不喜歡也不討厭,及格。
第四集《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9分
個人最喜歡的一集。
“王孩兒”在精神上與第一季“愛死機”的《祝有好收獲》(good hunting)異曲同工,都在講現代文明沖擊下,村野故土和傳奇文化的消失。當然,后者更娛樂化戲劇化。
“王孩兒”像散文,是詩化的,它一邊講了作者印象中的北方鄉村生活,充滿純真的童年,到處都有神仙和冒險;也細細講故鄉的凋零,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逐漸離去,留守的孩子在燈下照出三個影子,是一家三口的樣子。
現代文明中,已經沒有神仙和鬼怪的位置,最后他們一起坐巴士走了,也帶走了同樣無法走入現代的王孩兒、土狗和老人們。
片尾,主角孤獨又無聊地在北方蒼茫雪地中,一根又一根放沖天炮,嘯叫劃破空氣,卻無人應答,是標準的藝術片拍法了。音樂也很好,動聽卻并不搶戲,恰到好處時浮現,讓鄉愁加倍,如林強碰到賈樟柯,這要命的淡淡的憂傷。
第五集《小滿》,8分
與《鵝鵝鵝》一樣,充滿中國元素的美學,剪紙、年畫風格令人印象深刻,運鏡轉場充滿靈氣,滿滿的古典美,又是現代的表達。
一樣沒有強故事性,但內容通俗易懂,對童趣的描寫非常有意思。那種味道,讓人想起上學讀的《口技》。
小孩子的驚、喜、趣,非常生動和靈動。我看了,覺得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子,很能共情。
篇幅不長,但講述完整,非常純粹干凈,就像它的主題。
最后,夏天結束,枯井被填平,大鰱魚被捕撈分割,只有破碎的銅鏡被拼了起來,節氣“小滿”過去,孩子“小滿”也長大了,冒險結束,童年與童趣一去不返。
第六集《飛鳥與魚》,3分
被詬病得最厲害的一集,我也不喜歡。
劇情是濃縮的韓劇,還是寫得不太好的那種。
畫面算清爽,如果有觀眾對2002年韓國的動畫電影《美麗密語》有印象,應該會看到很多似曾相識的影子,平頭男孩,白發有“魔力”的陌生女孩,大海與燈塔,青春和懵懂愛情,也說不上是致敬還是創作的惺惺相惜。但完成度上,“飛鳥”差很遠。
可以看到劇中出現了很多大而無當的概念,又是鯨魚,又是外星人,又是孤島,又是愛情,但沒有深度可言。全程就是青春劇的發糖那套,還是強往嘴里灌的那種。要故作深刻,郭敬明式的文學,臺詞和旁白燙嘴般的矯情。劇情限于時長無法展開,淺嘗輒止,對這種強世界觀設定的劇情完全無法招架。
視覺上典型的3D渲2D,完成度整體尚可,但在整個系列中就顯得非常平庸。
最后還要上段高仿“新海誠”,結果是畫面和氣氛情緒的全面落后,甚至連音樂也不如,何必曝短……
第七集《小賣部》,7分
充滿京味兒的一個故事,有趣的老頭兒寫得生動,胡同的生活也很接地氣。在北京生活過的人,能會心一笑。
故事其實跟“王孩兒”很像,也是用奇幻的方式,講胡同和老人變成了城市的異類,逐漸被時代吞沒。但明顯“小賣部”更通俗,有北京胡同文化的樂觀開朗,傷感是被遮掩的,結局也更明亮,童話一樣美好。一個故事,各自表述,快樂的結局,也挺好的。
缺點是老頭兒配音的聲音太年輕了,有點出戲,細節啊細節。
第八集《玉兔》,5分
粘土定格動畫,科幻題材,縮水版的《獨行月球》,風格讓人想起英國的《超級無敵掌門狗》。
但故事寫得很套路,太空救援+內心救贖,主角與機器兔的互動,包括內心的轉變,都很模式化,流水線創作的娛樂產品,放在整個偏藝術感基調的系列中就很平庸。
另外是和《飛鳥與魚》一樣的問題,故事架構做得很大,十幾分鐘的體量包不住太多內容,于是整個故事講得很勉強且著急,缺乏細節,也缺乏回味。
著急忙慌講完,差強人意吧。作為結尾,的確算不得圓滿,就讓人有高開低走的印象。
關鍵詞: 中國奇譚 不單純是中國版愛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