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華語樂壇復興了。
(相關資料圖)
壞消息:是AI干的。
最近,AI孫燕姿爆紅網絡,所謂的AI孫燕姿,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使用孫燕姿的聲音去翻唱其他歌手的歌。
該說不說,AI孫燕姿確實是有點人氣在的,比如她唱的《發如雪》,截止目前已經有170多萬的播放量了。
好家伙,現在的AI,連孫燕姿的飯碗都要搶了嗎?
都調侃孫燕姿是冷門歌手,怎么AI出來模仿孫燕姿,反倒成了大熱門呢?
調侃歸調侃,AI孫燕姿之所以爆火,還是沾了孫燕姿本人的光。
要知道,孫燕姿被譽為“音色流氓”(褒義),她的聲音極具辨識度,給人一種清冷倔強的感覺,一開嗓就足以征服聽眾。
AI孫燕姿咔咔一頓唱,有產量有流量,會不會讓孫燕姿本人原地下崗啊?
答案當然是:不會!
首先,AI沒有自己的風格,只會一味地套模板。
雖然AI孫燕姿唱諸如民謠一類的歌曲還湊合,但你能想象AI用孫燕姿的嗓子去唱《好漢歌》嗎?
當我聽到孫燕姿的聲音唱出“唉嗨唉嗨依兒呀”和“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時候,忽然覺得世界有些錯亂。
對了,網上流傳的AI孫燕姿唱的《愛情買賣》,也給人一種愛買不買的感覺。
比起“搶活”,目前流行的AI聲音,更多的還是用來“整活”,AI模仿得了音色,卻無法像真正的歌手一樣,創造風格。
其次,AI沒有唱商,模仿不出演唱時的情緒。
你能想象一個人唱一整首歌不喘氣嗎?但目前的事實就是,AI唱歌是沒有氣息的,更別說演繹出一首歌中的“撕心裂肺”又或者是“欲語還休”了。
有人利用AI技術,用周杰倫的聲音去唱《浮夸》,結果被人評價是逐漸被“奪舍”,畢竟《浮夸》想要表達的那種歇斯底里的情緒,不是真人很難演繹出來。
可為什么用AI技術合成的歌,不是原汁原味,依然有那么多聽眾呢?
大概是因為,被AI翻唱的歌手,本人營業越來越少了吧。
除了一些商務合作,孫燕姿上次發單曲還是兩三年前,周杰倫也是“憋”了好幾年,才發布《最偉大的作品》這張專輯,王菲更不用說,連粉絲都調侃她是“帶薪休假”。
(去年在王菲生日那天,在網上被廣泛轉發的一張圖)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了幾十年,停在我們歌單里的人,卻沒什么改變。
小碼還記得自己剛擁有MP3(好古老的名詞)的時候,會因為內存不夠,在幾首自己喜歡的歌里來回取舍,而現在可以隨時隨地聽歌,卻翻來覆去找不到什么合適的新作品,最后兜兜轉轉還是選擇了那些熟悉的歌手。
相信有不少人,寧愿聽AI翻唱以前的經典老歌,也不愿意聽如今的爆款神曲。
甚至有的時候,一首歌突然因為短視頻或者影視作品火了,我們會發現,那只不過是一顆“滄海遺珠”被發現了,或者是老歌的再次翻紅。
本以為是新單曲流行,沒成想是文藝復興。
比如前兩年爆火的《想見你》,就讓很多人對伍佰的《Last Dance》重新上頭。
或許,AI孫燕姿能夠爆紅,也正是因為我們懷念,那個會手抄歌詞的青春時代,那個好歌不斷的千禧年。
你記憶中那位,永遠不會被AI取代的歌手,是誰呢?
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