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劇本或劇集中殺死一個角色不僅可以創造共鳴,同時也可以提高賭注。當一個角色死去,其他角色往往需要做出反應。同時情節需要向前推進,必須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這將會創造出很好的戲劇效果,并常常會產生一些非常精彩的轉折。
【資料圖】
但一定要避免僅僅為了震撼而讓一個角色死去,觀眾會因此對你不滿。電影和劇集中的角色死亡需要有意義,因為如果觀眾不在乎他們是否死了,那就浪費了劇本空間,也浪費了觀眾的時間及情感。
下面總結了7種方法,讓角色的死亡更令人難忘、更令人心碎,并且更有影響力:
01
時機決定一切
如果太快殺死一個角色,觀眾就沒有時間去關心他們是否真的死了。如果在劇本中奇怪的時間殺死他們,那么死亡可能會顯得隨機且不合時宜。
關鍵是找到合適的時機殺死角色:
你可以早早殺死一個角色,但只有在通過主人公的視角展示他們的失落時才有效。提前殺死角色的另一個原因是玩弄觀眾的期望。如果觀眾覺得某種類型或級別的角色不可能早早死掉,你可以這么做——只要你通過其他角色的視角來展示他們的失落。
還可以將角色的死亡設定在故事情節的關鍵轉折點附近,這樣可以通過展示額外的損失和隨之而來的沖突來增強轉折點的效果。
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并且在劇本中選擇特定的時間讓角色死去。
02
加入象征、隱喻和主題
可以通過將角色的死亡與任何象征、主題或隱喻聯系起來,從而為角色的死亡創造更深層次的意義。
當歐比旺·克諾比在《星球大戰》中死去時,它后來觸及了原力的象征意義以及它真正的強大程度,它還觸及了盧克·天行者失去親人的主題。正因為他與塔圖因的所有聯系都消失了,所以這讓他在摧毀死星的戰斗中完全成熟起來。
03
展示角色的死亡對其他角色的影響
他們的死對他們死前與之關聯的角色有何影響?我們通過角色面對沖突時的行為和反應來了解他們。如果幸存的角色對角色的死亡毫無感覺,那對觀眾來說就不會那么難忘。但如果他們感到痛心,觀眾會通過他們感受到痛苦。
與此相反,你也可以創造性地去表現角色對死亡的漠不關心,這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情節轉折。
04
讓他們為他人獻出生命
為了更偉大的利益或為了保護所愛之人而犧牲自己的行為,能夠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這就是共情和宣泄在故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地方。
觀眾能夠理解情感上的損失和犧牲,他們將被迫想象看到父親、母親、女兒、兒子、朋友、親戚或同伴為他們犧牲生命會是什么樣子,這將在幸存的角色和觀眾之間建立聯系,帶來更難忘的體驗。
05
震驚值
觀眾喜歡驚喜和震驚,但這不足以維持一個強有力的敘事。人們不希望看到角色死亡,就像《星際迷航》中穿紅色制服的船員似乎總是會成為炮灰,只有輪機長斯科特逃脫了這個“紅衫魔咒”,安然無恙,因為他們被呈現為“消耗品”。
雖然你不能僅僅依靠震驚來讓角色的死亡令人難忘,但震驚值是附加在其他角色上的有價值的資產。
電影中永遠不死的角色原型?那就殺了他們。這也是為什么《疾速追殺》中小狗的死如此有影響力。電影里可愛的狗狗幾乎永遠不會死,但這部電影為了震驚值而殺死了這只狗,同時還把它與主角的情感聯系在一起(這是他已故妻子送給他的禮物)。
06
通過角色弧光來建立情感投資
讓角色的死亡令人難忘的最簡單方法就是賦予他們自己的角色弧光。在皮克斯的《飛屋環游記》中,觀眾對艾莉的了解并不是那么深入。她在影片開場10分鐘就死了。然而,我們通過角色的蒙太奇了解了她在那段時間的角色弧線:
我們看到她和卡爾見面。 他們相愛了。 他們一起生活。 他們因失去孩子而痛苦不堪。 他們一起變老。當她去世時,觀眾們都心痛不已。這是電影史上最能宣泄情緒的時刻之一,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我們在電影中只認識很短時間的角色。
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試著給他們一個能吸引觀眾的角色弧線。當他們死去時,這將成為你的故事中最值難忘的時刻之一。
07
通過對話讓真實的死亡變得令人難忘
是的,死亡場景可能很老套——尤其是配上死亡獨白的時候。電影史上有很多老套的時刻,但它們中的許多人因為在最后時刻所說的話而令人難忘。
在《墓碑鎮》中,多特臨終時,這個殺手講述了他與懷亞特·厄普的友誼。我們終于在他身上看到了人性。但事情遠不止于此,我們看到兩個朋友在道別。這就是電影中宣泄性高潮的原因。當然,犧牲的死亡可能已經足夠了。但正是這個對話驅動的場景讓他平靜的死亡如此令人難忘。
多花點心思去寫這些死亡場景,以及你的角色在死亡場景中所說的話。向內看,找出什么會讓你哭泣(或因喜劇死亡場景而笑)。
你也可以進一步揭露情節點,促進轉折或角色弧線的完成,使這些場景更令人難忘!
淘夢公眾號編譯,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