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讀》的故事結構也很復雜。首先是每個案子本身,表象下往往隱藏著復雜的過程和曲折的真相,兩位男主角探求的經歷本身也籠罩在重重迷霧中。其次,這些罪案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隨著男主角的抽絲剝繭,漸漸發現了一個隱藏其后的巨大陰影。但是在男主角與反派勢力之間,還有若隱若現的第三股勢力,借助“朗誦者”節目不時彰顯存在感。三方勢力在幾個罪案中不斷角逐、博弈,使劇情環環相扣、緊張刺激。隨著劇情的發展,還不時有數十章之前的伏筆被作者突然引發,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堪稱草蛇灰線、綿延千里。最終讀者才恍然大悟,發現作者早已四面撒網,埋伏下一個龐大的架構。
表現元素,這是內容上的繼承。直接反映現實,這是思路上的繼承。敘事節奏與故事結構,這是寫作手法上的繼承。《默讀》正是從以上三個方面繼承了傳統文學的資源。
通常來講,主流評論界都公認網絡文學繞過了傳統文學別開天地。而priest寫作《默讀》,恰恰體現出網絡文學重新接續傳統文學資源的嘗試。這部小說的成功至少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并非截然對立、水火不容的兩種事物。因此,帶著傳統文學某些特質的作品同樣可以在網絡文學界大受歡迎,作者與評論者們與其將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割裂開,不如嘗試著在二者中間尋找聯系,架起一座橋梁,將傳統文學中的精華引渡到網絡文學中去,豐富其底蘊。中國白話詩的發展曾經歷過從全盤拋棄舊詩歌傳統到主動吸收古代詩歌精華的轉變,那么網絡文學未嘗不可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借助傳統文學的力量“中和”自身的過度同質化傾向,發展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