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讀》經典語錄/名句
我心里有一簇迎著烈日而生的花,
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
滾燙的馨香淹沒過稻草人的胸膛,
草扎的精神,從此萬壽無疆。
童年,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社會關系,創傷……
我們不斷追溯與求索犯罪者的動機,探尋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樂,不是為了設身處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諒他們,不是為了給罪行以開脫的理由,不是為了跪服于所謂人性的復雜,不是為了反思社會矛盾,更不是為了把自己也異化成怪物——
我們只是在給自己、給仍然對這個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尋找一個公正的交待而已。
一個人有時候是很難掙脫自己的血統和成長環境的。
觀念、習慣、性格、氣質、道德水平、文化修養……這些可以后天改變的東西,就像是植物的枝葉,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你自己往任何方向修剪,但是更深層次、更本質的東西卻很難改變,就是在你對這個世界還沒有什么概念時,最早從成長環境里接觸過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會沉淀在你的潛意識里,你心里每一個通過母語獲得的抽象概念里,都藏著那些東西的蛛絲馬跡,你自己都意識不到,但它會籠罩你的一生。
一雙肉眼生于額下,平視或是仰視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看見的是人。
俯視的時候,則常常覺得自己看見的是動物、是牲口——那些沒權沒勢的、隨波逐流的、掙扎求生的、老弱病殘的,大多屬于此類。
人看動物,認為它們也知道溫飽冷暖,然而也就僅此而已,所以死就死了。畢竟,成語只說了“人命關天”,其他的命,那就礙不著老天的事了。
“難道只有你的苦衷值錢,別人的冤屈和痛苦都可以一筆帶過?”
受害人家屬并無貴賤之分,痛苦與怨憤也并無輕重之分,倘若看見致人傷害、死亡者能終身飽受內疚與良心的折磨,或許還可以以此稍作慰藉,可惜世人的良心大抵不夠厚重,在慘重的自我譴責面前,它往往會在自我麻痹與繁多的借口中敗下陣來——
我不是故意的。
我沒有針對你。
我沒想到會造成這樣的后果。
我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受害者……
可誰讓你倒霉呢?
歸根到底,命運才是那個行兇的賤人啊。
“人的本性就是這樣的,先是追求溫飽,衣食無憂、感官上舒適了,那就必然要尋求更高的滿足感,比如成就感,比如自我實現,仍然沉迷在低層次的揮霍,其實只是在自我麻痹,時間長了,其中隱形的焦慮會讓人很痛苦的。今天邁巴赫、明天布加迪,你都買回來,就能緩解這種與人性相沖突的、深層次的痛苦嗎?”
“不能。不過買都買不起的痛苦顯然更表層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