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的傳奇生涯開始于一部名為《傳世藏書》的大書,這部大書的成功是劉波神話的原點,也是劉波構建“傳媒帝國”的原點。
劉波的一位生意伙伴評價說,“劉波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年輕的投機家,如果有條件和土壤他會成為索羅斯。他那個時代起步的人都有這個特點,一方面充滿了夢想,有一種縱橫天下舍我其誰的氣概。另一方面實現目標的手段,又多是投機性的。”而在《傳世藏書》這部書上,劉波就展示了他驚人的“運作”天才:“有個好的概念,尋找概念的一個基本載體,然后再把‘概念’賣給銀行”。
1991年啟動,1996年完成全部123卷本的編纂、出版的《傳世藏書》,總印數一萬套,十六開本緞面精裝。這部巨書涵蓋經、史、子、集,以傳世善本或公認最好的通行本為底本,收集了中國5000年各門類、各學科的學術經典,已過耄耋之年的國學大師北大教授季羨林親任總編輯,2000多名古籍整理工作者一同參與整理編校——簡而言之,《傳世藏書》極有賣點。在此之后,中國圖書市場上才大量出現此類書籍,從這一點來說,劉波可謂開創了此類書籍的先例。而在銷售方面,劉波創造性地采用了出版界不曾有過的融資銷售方式,將代售費轉給了建設銀行,由訂書者到建行交款,并由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作擔保。
除此之外,《傳世藏書》定價高達6.8萬元,如此之高的定價在當時可謂是史無前例。因此《傳世藏書》甫一面世,在出版界和文化界立刻引起轟動,有傳言稱作為這部巨書的出品人,劉波因此賺到2億多元。
余秋雨老師也是劉波的中國合伙人
“文化商人”的“傳媒帝國”
有報道說,《傳世藏書》原來的定價為6999元,但是劉波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堅持把價格一舉調高了近10倍,定價為6.8萬元。由于書價奇高,銷售十分困難,不得不給發行商大幅度的折扣。但是,劉波卻化劣勢為優勢,通過大量向政府機關、著名機構甚至廟宇贈書,《傳世藏書》聲譽日隆。這套恢宏巨制是劉波得以登入文化雅堂的“護身符”,也使得海南誠成集團獲得多達數億的資產評估值,成為劉波今后走向資本市場的“通行證”。劉波借此“攀龍附鳳”,為日后游走文化界、金融界和資本市場積蓄了寬廣的人脈。
在《傳世藏書》之后,劉波在出版界還操作過其他一些書籍,但是這些都沒有《傳世藏書》的影響力大。不過,從文化產業中嘗到甜頭并完成了原始積累的劉波已經開始著手構建一個野心勃勃的“傳媒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