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劉波掌控的海南誠成集團收購了上市公司武漢長印20.91%的法人股,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隨后武漢長印更名為誠成文化。在這家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名單中,人們驚奇地發現了余秋雨等文化名人的名字。
在劉波的包裝下,誠成文化開始由傳統產業向文化產業全面轉型。他首先置入了《傳世藏書》的部分資產,使得上市公司憑空生出5000多萬的賬面利潤;而暢銷雜志《希望》的經營權也進入了誠成文化的“換血”計劃中。隨著這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誠成文化被籠罩在“文化產業第一股”的光環下,從1999年12月開始,股價由6.47元起步,在短短8周時間內,創出了歷史最高價24.38元,上漲近4倍。
在沒有逃匿之前,劉波的傳媒帝國已經具雛形。資料顯示,誠成文化旗下先后“擁有”《華夏WATCH》、《華聲視點》、《舞臺與人生》、《這一代》(后撤出)、《少年文摘》、《中國醫藥導刊》、《大眾電視》(后撤出)、《香港風情》、《多媒體世界》、《東方文苑》等10多家雜志。
有報道稱,在誠成文化的鼎盛時期,劉波曾收購了40多本期刊的經營權。但也有報道稱除了《希望》雜志以外,誠成文化其他各項投資均回報不力,甚至虧損。
因與劉波相愛,許晴被人叫很多年小三,她在電視里痛陳這段歷史
除此之外,劉波還投資證券公司、拍電影、開夜總會、做房地產、辦藥廠……與新華書店總店聯合成立新華音像租賃發行公司,投資1900多萬元建設遍布全國的銷售終端“新華驛站”,投資600萬元的陜西誠成郵政報刊發行有限公司,投資510萬的岳麓書院文化教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164萬的北京東方文苑廣告有限公司,以及投資金額不詳的北京人文時空網絡商務有限公司等。
但隨著誠成文化在2003年的黯然謝幕,劉波的這一“傳媒帝國”也化為泡影。
被譴責的董事長和被通緝的詐騙犯
在劉波收購誠成文化之后,雖然風光一時,但增發新股的愿望遲遲沒能實現。而此前他已拖欠了長沙、廣州、北京、武漢數家銀行的數億元貸款,資金鏈隨時面臨斷裂的危險。為了拆東墻補西墻,誠成文化背上了數億元的擔保貸款,主業和資產質量大降,2002年上半年業績大幅滑坡,在股市中“圈錢”更不太可能。無奈之下,劉波在2002年將誠成文化的大部分股權轉讓給湖南出版集團,海南誠成退居第二大股東。但由于公司遺留問題不少,接手不到一年之后,湖南出版集團又將股權轉讓給了廣東奧園集團,隨后更名為奧園發展。至此,誠成神話落幕。
2003年9月26日,奧園發展發布“特別風險提示”公告稱,“對前董事長劉波及其海南誠成集團有限公司給上市公司造成的損害表示憤慨和譴責。”
為什么要對劉波表示“憤慨和譴責”?奧園發展在這份公告中進一步披露說,公司目前涉及三項訴訟案件:“湖南湘計信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借款1000萬元糾紛案”、“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貸款擔保38.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糾紛案”、“中國農業銀行奎屯市支行1302.8萬元圖書轉讓糾紛案”;并稱上市公司面臨著巨額銀行債務的償還。 公告稱,經公司核查,涉案中的協議系海南誠成企業集團的工作人員持私刻的誠成文化行政公章,并偽造董事會決議。同時公司認為不排除劉波為逃避不良貸款責任,串通其他關聯公司行為,及懷疑劉波對公司設套,將其他債務轉嫁上市公司。
許多人或許不知道,當年去海南也曾要過邊防證,中國最年輕的省誕生了。
據奧園發展時任董事長游文慶說,當年7月份公安機關就介入了劉波案。當年9月,劉波欠債潛逃的消息在坊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