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也時常有影后影帝下凡古偶劇。周冬雨在《千古訣塵》中被嘲“造型丑、扮相差”;張震在《宸汐緣》中,也曾被嘲“裝扮老、土味十足”……就連一向以顏值取勝的男偶像,也并未在古偶劇中占據絲毫便宜。好比《武動乾坤》中的楊洋、《斛珠夫人》中的陳偉霆,都曾因儀態問題,登上微博熱搜。
偶像型演員“復出”第一站,總是偏愛古偶劇市場。但必須承認,如今的古偶劇市場早已不再偏愛這批“初代頂流們”,換言之,市場曾偏愛的“IP+流量”模式,早已在當下行不通。
一來,這受到近幾年市場風向影響。在古裝劇難以上星、市場清一色痛批“唯流量論”的風向面前,古偶劇無論是在創作數量、還是陣容搭配上,都不再具有往日優勢;二來,也與古偶劇自身創作模式有關。當千篇一律的師徒戀、動輒就“四海八荒”、“幾生幾世”的世界觀,市場對該類型作品的敏銳度也有所下降。
回到《鏡·雙城》,作為一部S+級古裝項目,李易峰時隔五年后重回“玄幻”的作品,它本該有著極好賣相。但正如當前市場風向所示,在一切指標趨向內容為王之際,主打“IP+流量”模式的古偶劇創作法則,似乎也不再靈驗。這是《鏡·雙城》目前所面臨的市場難題,同時也為后面其他古偶題材敲響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