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勛》系列劇第一單元一炮打響,《能文能武李延年》起火。
相對而言,最先追劇的觀眾很辛苦,每天都以更新頻率追。 追趕劇的觀眾反而有后發優勢,一口氣能看完所有六集。 至少筆者是這樣看的。
觀眾的追趕劇之所以如此活躍,一方面是因為《能文能武李延年》的劇情緊湊抓人,一集結束就想看下一集。 另一方面,這部電視劇就算算滿了也只有六集。 觀眾一口氣追上應該在時間、體力、能量方面沒有問題。
于是,一些觀眾有了大膽的想法,劇組和有關部門能把《能文能武李延年》再次拍成電影在院線上映嗎?
當然,這個想法絕非異想天開。 筆者認為,《能文能武李延年》完全可以作為電影上映。 因為這部電視劇無論在技術上、聲譽上還是價值上都值得這么做。
一、技術上完全沒有問題
部分老電影難以重映的原因是屏幕清晰度低,以及重新修復為高清版本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成本。 但《能文能武李延年》畢竟是最新的影視劇,拍攝技術應該沒有這個問題,我相信滿足電影院觀眾的2D電影需求沒有任何壓力。
關于關鍵電影的上映時間,由于176分鐘的《長津湖》,現在已經驗證了電影觀眾接受3小時的電影,特別是戰爭電影沒有問題。
010-3010的凈播放時間為42分鐘左右(每集除片尾曲外),打6集的話為252分鐘,比010-3010多76分鐘。 總時間也在4小時左右。 再進行深度剪切,最后的上映時間在3小時左右或3小時以上就沒問題了。
例如,視頻開頭和結尾
的板門店雙方談判環節,雖然拍得很仔細,鋪墊也很到位,但如果改成電影的話,這部分劇情完全可以用旁白加畫面的方法在1分鐘之內介紹清楚。
還有羅厚財搶美軍坦克和敵人坦克懟臉對轟的畫面也可以剪輯一下,這是筆者認為該劇唯一有些神的地方,雖然在劇情上做了大量鋪墊(羅厚財在之前把他學習駕駛坦克的過程說得非常詳細),但這個橋段說實話還是有些過于趕時髦了,畢竟《戰狼2》、《紅海行動》和《長津湖》幾個戰爭電影里都有類似情節,觀眾會有審美疲勞。
再說了,讓羅厚財活下來也挺好的,起碼觀眾會很喜歡。
話說回來,就算一刀不剪,《能文能武李延年》四個小時的時長也不算什么,《莫斯科保衛戰》、《解放》等大片的時長更了不得,觀眾看一部電影得帶兩頓飯,照樣不妨礙成為經典。
多說一句,其實電影《長津湖》的劇本就是電視劇劇本,蘭曉龍的《冬與獅》,康洪雷原來準備拍成24集連續劇,結果三大導演直接把電視劇劇本拍成了電影《長津湖》。
二、口碑沒問題
電影史上也有過把電視劇直接剪輯成電影的先例,不過都不太成功,最有名的失敗案例是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當時國內的制作公司買來版權直接剪輯成了電影,但因為內容問題沒有過審,其實就算過審了外界也不會太看好,因為韓劇的風格一向節奏比較慢,而且《來自星星的你》劇集還比較長,剪那么多真就沒法看了。
《能文能武李延年》的情況則不一樣,一方面上文說了,該劇在時長和節奏上的控制都很出色,剪輯成電影產生的變化并不大,另一方面該劇在內容上也肯定沒有任何異議。
還有就是,《能文能武李延年》的口碑非常好,網絡打分在9.1分,口碑好、劇情好自然會帶來自發傳播效應,連一般電影需要的天價宣發費用都省了。
當然,可能有的觀眾會質疑,既然那么多人都在電視上和電腦上看過《能文能武李延年》了,還會有人進電影院看嗎?
其實這個真沒必要太擔心,筆者還是說三點:
一是很多觀眾看經典影視劇從來都不是單刷,有的經典好劇刷個三四遍都算少的,有的好電影二三刷也是常有的事情。
二是《能文能武李延年》里的一些戰斗戰場非常適合在大銀幕上觀看,片方只需要在音效上加強一下,該劇就完全能hold住大銀幕的考驗。
三是《能文能武李延年》通過電視臺和網絡播出應該已經收回了前期投資,憑借口碑發酵也不需要大量宣發,到時候光靠“自來水”估計就夠了,這樣的話電影票的價錢就不會太高,花三四十塊錢甚至二三十塊錢在大銀幕上感受一下《能文能武李延年》,至少筆者認為是很值得的。
三、該劇有擴充播放渠道的價值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年的主旋律電影是不是太多了,剛看完《長津湖》,據說馬上還有第二部,另外還有張藝謀導演的類似題材的《狙擊手》等著上映,像《能文能武李延年》也是抗美援朝題材,再弄到院線上會不會顯得題材有些重復。
筆者認為,像《能文能武李延年》這樣的《功勛》系列劇,都不存在重復的問題,相反,這是我們在補課,是因為我們之前落下了太多的東西,現在需要盡快補回來。
看完《能文能武李延年》后,筆者又看了《功勛》系列劇第二部《無名英雄于敏》,對于這位氫彈功勛,相信絕大多數人之前只知道其名字,大不了再多知道一個“于敏構型”,也就這么多了,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國民甚至可能連于敏是誰都不知道。
李延年同樣如此,有些觀眾看到《能文能武李延年》的劇名時都有些奇怪,咱們怎么開始宣傳國民黨將領了?
其實,這都是李延年、于敏這些功勛以往宣傳太少造成的,他們為國立下了大功甚至是不朽之功,但由于各方面原因長期默默無聞。我們的影視行業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過于重視商業和流量,那些本該享受鮮花和掌聲的共和國功勛卻讓位給了商業明星。
所以,拍攝《功勛》這樣的電視劇和電影,本質上并不是在獻禮和宣傳,這是我們的影視行業和我們整個社會在補課啊。
希望能在電影院里看到更多像《能文能武李延年》這樣的優秀作品,把這一課好好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