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追劇熱情高的同時“產糧”熱情更高,民間誕生了不少“叛學家”整理劇中種種細節,以供其他觀眾邊追劇邊對照觀看。很顯然,從種種民間討論熱情來看,《叛逆者》已經具備了成為全民爆款的條件。
尊重智商,更要掌握尺度
關于《叛逆者》的好評中, “尊重觀眾智商”是被提及最多的一點。作為諜戰題材劇集,給予觀眾 “燒腦感”是口碑好壞的關鍵之一。在過去諜戰題材濫觴的年代,雖然也出現了如《暗算》《潛伏》等優質劇集,也必須承認彼時市場中存在著大量披著“諜戰皮”的愛情劇,在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下,觀眾對諜戰題材開始出現審美疲勞。
《叛逆者》作為多年后再度回歸市場的諜戰題材,正反雙方勢均力敵,看似不動神色的暗中較量讓不少觀眾大呼過癮,更有人表示自己的智商跟不上劇中的人物,這也是民間誕生了大量劇中相關細節整理內容的原因。
然而在全民熱贊《叛逆者》細節考究、尊重觀眾智商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一層更深層次的東西——尊重觀眾智商是一件需要掌握好“尺度”的事情。
近幾年雖然諜戰題材式微,但懸疑劇一直是圈層熱門,提供“燒腦感”則也恰好是勾連懸疑劇與觀眾的關鍵。然而仔細回想卻不難發現這樣一個怪現象: 口碑懸疑劇不少,但成功突破小圈子走向大眾的卻少之又少。
如果把視野從國劇擴大至涵蓋海外劇在內的所有懸疑劇,便會發現這種怪現象不僅存在于國劇,不少在小眾中口碑極佳的海外劇也是如此,追劇愛好者經常抱怨“賣不出安利”的窘境。
圖源:豆瓣 Ya
反觀《叛逆者》,在做到了尊重觀眾智商的同時,沒有為了燒腦而燒腦,這使得劇集不僅適配于諜戰愛好者,普通觀眾也能找到追劇的樂趣。
戲骨同臺,新晉視后成色幾何
除了劇情本身過硬,對全年齡觀眾都具備普適性以外,演員的精湛演繹同樣是這部劇出圈的原因之一。
但從目前的劇集內容來看,林楠笙進入復興社、經歷了從學生到特務的身份轉變,在轉變中他對陳默群的言行產生的質疑等等,都是合理的,因此未來他的“反叛”也因這一系列伏筆而顯得合乎情理。
作為具有明顯地域性的獎項,白玉蘭視后最終花落童瑤,手握獎項的同時一貫口碑不錯的童瑤也遭遇了不少惡意攻擊及質疑,其中不少網友表示童瑤演技類型化,“顧佳”一角突破性不夠,撐不起視后之名。
模板在先,諜戰劇還能怎么拍
去年的《山海情》,今年上半年的《覺醒年代》以及正在熱播的《叛逆者》,三者故事背景不同,但都在年輕人中引起追劇狂潮。這三部劇集的成功背后,也都有著一定的共通性。
除“二創”以外,做劇集衍生品授權或許是個提升劇集長尾效應更好的方法。從豆瓣等平臺,針對《叛逆者》的各集支線總結貼來看,其實《叛逆者》具備被開發為劇本殺的先天優勢,而劇本殺則正好是當下在年輕群體中最受歡迎的娛樂方式之一。
金牌經紀人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