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檔空蕩蕩的。
朱一龍主演的《人生大事》、劉青云和林峰的《神探大戰》、周冬雨的《你是我的春天》、趙今麥和沈月的《一周的朋友》......紛紛宣布撤檔。
傳聞中“最擁擠清明檔”瞬間成了“最冷清”的。
目前只有兩部引進片 《密室逃生2》《精靈旅社4:變身大冒險》和一部國產動畫 《草原大作戰》堅挺著。
今天就先來聊聊《密室逃生2》吧~
密室逃生2
相信很多人對這部片子并不陌生。
片如其名,就和大家玩過的密室逃脫游戲一樣,一群人被關進一個密室里,然后在限定的時間里,通過解謎尋找通往下一個密室的出口。
從游戲到電影,《密室逃生》采用了同樣的情節設計。
比較經典的《電鋸驚魂》和《心慌方》都是這種模式,去年爆火的《魷魚游戲》和這個也很像。
《密室逃生》相對比較克制,沒有很濃的血腥味,但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爽感。
第一部《密室逃生》是2019年的票房黑馬,制作成本僅900萬美元,但在國內上映后拿下了 2.3億元的票房成績, 榮登年度進口驚悚片冠軍寶座。
最終全球票房更是高達 1.5億美元,是“以小博大”的典范。
如此驚喜的成績,有續集也是意料之中的。
其實第二部去年就在北美上映了,而且有兩個版本,一個是院線版,一個是流媒體版。
大多數觀眾看的都是流媒體版。
這兩個版本除了游戲環節之外,其它的完全不同,不同之處的時長加起來總共有30分鐘。
別小看這30分鐘,它讓故事走向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結局。
流媒體版讓密室設計者現身,最終的反轉也是落腳在反派身上,有人性的弧光,但是結局過于套路。
院線版則和第一部一樣,設計者繼續隱身,更追求游戲的爽感,結局也更出乎意料。
兩個版本各有千秋,就看你更喜歡哪種風格。
影片的中文譯名過于直接,原名《Escape Room:Tournament of Champions》能更好的解釋這部的主題。
這是一場勝利者的游戲。
六名參賽者曾經都玩過這個游戲,并且成功地活了下來。
這意味著他們非常熟悉游戲的規則和玩法,所以彼此間的配合很默契,節奏也更快。
上一秒人潮擁擠的車廂,下一秒突然就剩下了6個人。
第一位是物理學霸佐伊,她是唯一一個在比賽中活下來并且救出同行的參賽者的。
第二位就是曾經被佐伊救下來的本。
佐伊和本也是第一部的男女主。
第三位是“無痛女”瑞秋,她出生時有一段基因片段丟失,沒有痛覺。
第四位是旅游博主布里安娜。
第五位是幸運的牧師內森,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在上一次的密室中活下來的。
第六位是聽力受損的肌肉男。
一開始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中計了,當地鐵脫軌亂跑,發現控制室空無一人的時候才開始慌了。
他們本能地想反抗,不想回到過去的“惡夢”中,但是無濟于事,這場游戲他們必須玩,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沒有任何反應時間,整節車廂就被通了電,他們必須在規定的時間里找到線索才能活命。
電力不斷地在增強,一不小心就會喪命。
刺激感可想而知。
比起傳統的恐怖片,《密室逃生》系列更側重于心理驚悚,壓力來源于時間的緊迫性。
影片的優點很明顯,密室的設計和機關的布置都花費了極大的心思。
與第一部相比,密室的設計更有生活感,一共有四間密室,從地鐵車廂、銀行,到沙灘、馬路,這些場景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去到的地方。
有時候越貼近生活,造成的恐怖感就越強。
畢竟誰能想到精致典雅的銀行布滿了激光,每一塊地板、每一塊桌面都有可能是機關,只要觸碰到就會面臨命懸一線的危機。
唯有通過解謎,找到正確的路線,才可以活命。
場景的設計真的很高明,不得不服。
看起來風平浪靜的海灘,當你按下快門鍵的那一刻突然就變成了“吃人的沙灘”。
更意外的是有兩個出口。
想要找到證據,將背后的設計者繩之以法的佐伊,自以為找到了可以直接結束整場游戲的出口。
當她帶著瑞秋爬出下水道,看到車水馬路的街道、喧鬧的人群,以為真的得救了,結果她們還是進入了下一個密室:酸雨街道。
優點明顯,缺點同樣很明顯。
第一部的人物故事還算豐滿,每一個角色背后都有“陰暗面”,游戲的設計中也融入了他們的故事。
與此同時,在解謎的過程中也有揭示一些人性的復雜。
但到了第二部(院線版),人物的弧光和影片的隱喻都很弱。
甚至可以說完全拋棄了對人性的探索。
所有人都毫無保留地協作起來,會毫不猶豫地扛起暈倒的人,會深入沙灘洞穴冒著生命危險救人。
每個人都過于完美、過于善良,沒有任何陰暗面。
更關鍵的是,游戲的設計并沒有和他們的身份以及特長連接起來,這導致每個角色都臉譜化。
略微有點失望。
話說“續集必爛片”好像是個魔咒,能超越前作的寥寥無幾。
就連神作《黑客帝國》系列也沒能逃過這個魔咒,第一部是9.1分,去年回歸的《黑客帝國:矩陣重啟》竟然只有5.7分。
唏噓。
回到正題,雖然《密室逃生2》有缺點,但整體而言還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沒有新片上映的當下。
建議大家院線版和流媒體版都看一下,夠刺激也夠爽。
撰文:麥旋風
微信編輯:劉芳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