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熟悉英國小王子喬治
這個小男孩出生在一個皇室家庭。在普通人看來,他上輩子應該拯救過銀河系。
然而,最終他還是沒能逃脫被“雞寶寶”的命運。
喬治的課程很滿。除了數學、科學和歷史,他還要學習編程、法語,詩歌和芭蕾。
問題是,這個小男孩最感興趣的既不是數學也不是歷史,也不是計算機,他最喜歡芭蕾課,幾乎每周一節,堅持了一年多。
事情到了美國,美國媒體坐不住了。
《早安美國》一位女主極其諷刺地調侃7歲的王子:“喬治愛上芭蕾課,讓我們看看他(喬治)能堅持多久。”
從觀眾的一致嘲笑聲中,每個人都聽出了言外之意:
一個小王子,怎么會有跳芭蕾這樣的愛好呢?這哪里是一個男人該有的愛好?
主持人的調侃不僅讓英國人無比憤慨,也讓很多熱愛舞蹈的男生感到不適。一些推特人甚至發起了#男孩也跳舞(Boysdancetoo)的話題。
“男生也可以喜歡跳舞和芭蕾!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熱愛的東西,不被嘲笑的權利!”
這件事甚至引起了很多男舞者的聚集示威,他們可能都有過因為喜歡跳舞而被嘲笑的經歷。
兩天前,皮哥看到了一部將于9月30日上映的國慶檔電影的預告。這部電影叫《五個撲水的少年》。
這部電影的故事和《英國小王子》相似
出乎意料的是,在國外發生一年后,我們可以在中國的大銀幕上看到它。它是關于青春、愛好和如何做自己的。
一、何謂“撲水”
看到片名,大家對所謂的“溺水”一定有自己的理解。
當皮哥第一次看到它時,他不知道什么是“溺水”。他一開始以為是游泳,后來是潛水。他是看了通知才知道“溺水”是“花樣游泳”。
103010,也就是五個練習花樣游泳的少年。
了解到這個概念后,我們每個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可能和美國主持人一樣:這哪里是男人的愛好?
>
無論在網頁上,社媒上還是搜索引擎里,只要輸入“花樣游泳”的關鍵字,幾乎找不到一張與男性有關的圖片。
別誤會,這一張是皮哥截的劇照。
同樣的問題,電影里有無數個“普通人”跟我們看法一致。
聽到這些少年要去學花樣游泳,同學的第一反應是:自學花樣游泳啊?娘不娘啊!
父母聽到的第一反應是:弄這些亂七八糟的你想干嘛啊!
主流觀念充斥在影片中的每一個人腦子里。
只要聽到“花樣游泳”和“男性”聯系在一起,就像那位美國主持人將“跳舞”和“男孩”聯系在一起一樣。
仿佛男人的陽剛之氣,只能通過那些“陽剛”的愛好來定義。
所以,跳舞的男人就活該被嘲諷,自學花樣游泳,就活該被戴上“娘”的帽子嗎?
當然,在皮哥看來,無論是“跳舞”還是“花樣游泳”,代表的都只是主流觀念強加給少年少女的隱形道德束縛。
我們從小沒少聽過這樣的話,男女其實都一樣。
“一個女孩子瘋瘋癲癲像什么樣子?”
“一個男生喜歡跳舞,你是不是腦子有病?”
皮哥欣喜的是,這個問題能以一部青春喜劇片的方式呈現出來,擺在臺面上。
對《五個撲水的少年》里這個普遍的社會問題,只要能有一種不一樣的聲音,那就是它的勝利。
在國內的青春運動題材電影中,我們已經見過了籃球,見過了足球,見過了乒乓球和拳擊等等,花樣游泳確實還是第一回看到。
新穎的題材加新穎的視角,這部電影漸漸勾起了皮哥想看的欲望。
二、當代最“窮”劇組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影片的五位主演,沒有一位是明星。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都是素人。
五位主演的名字分別是:辛云來,馮祥琨 ,李孝謙,吳俊霆,王川,你們有一位認識嗎?
導演宋灝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其實提到了這件事。
關于演員,他并不是不想請流量明星,畢竟流量明星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法寶”,雖然不能保證票房大賣,但至少能兜底。
為了保住票房,導演去請了某位流量明星(塑料演員)。他的要求很簡單,拍攝周期短,速度快,不占檔期。
導演做出了妥協,片酬談到了8000萬。
但導演有個唯一要求,因為是講花樣游泳的電影,希望這位明星花三個月時間好好學習花樣游泳,然后進行拍攝。
男明星表示可以用替身,導演認為不妥,這是對觀眾的欺騙,于是雙方談崩。
沒有了流量的束縛宋灝霖干脆不破不立,請來了年齡氣質與角色相符的五位寂寂無名的素人小演員。
這幾個演員雖然沒名氣,沒流量,沒粉絲,更沒錢,但他們有力氣,有夢想。
進組后,五個小演員開始學習花樣游泳,不比單純的游泳或跳水,花樣游泳是一項技術含量極高的運動。
他們從基本功練起,3個月的時間,恨不得天天泡在水里。
鼻子破了,挨著,腳磕破了,也挨著。
導演提議實在不行用替身,他們一一拒絕,自己露臉的機會都不多,怎么會勻給替身。
小演員透露,他們片酬很低,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便宜又好用”。
在他們心里,一切都是應該的,包括低片酬。你想象不到,為了把“錢用在刀刃上”,劇組能有多窮。
流量明星們拍戲的時候,助理化妝爆表場務外加保姆車,恨不得安排一個警衛連。可這五個少年的同行工具,是一輛風吹日曬的小電驢。
每天拍戲消耗很大,再普通的劇組至少也有葷素搭配的盒飯保證,少年們為了節省時間和經費,每天的早飯是火腿腸雞蛋和一包奶。
頭發有水的造型,小演員都是自己在淋浴房隨便抓一抓。
低溫下拍戲,他們沒有助理拿毛巾,更沒有專人負責提供保暖措施,只能“抱團取暖”。
累了怎么辦,地上攤一攤。
能開得起8000萬片酬的劇組,不是小劇組了。那劇組的錢,到底花哪兒去了呢?
導演說,全都用在了刀刃上。
幾位少年學習花樣游泳,請的都是專門的教練。所有水下的動作都是實拍,為此租了六七個專業的游泳池。
為了達到好的拍攝效果,整棟樓都是巨大的反光板。
為了5秒的拍攝鏡頭,演員辛云來狂翻80圈,下來差點轉吐。
作為一部青春片,重要的就是青春感和真實感,為此導演和演員們都變成了細節控。
有一個一秒鐘的鏡頭,導演要求演員桌子上的卷子都是自己手寫的,所以五位小演員只要在表演間隙,就要動手寫卷子。
每個人手寫30份,比我們寫檢查都要求高。
這樣拍出來的電影,想必質量不會差。
其實皮哥是電影“去流量化”的忠實信徒,因為流量明星害了不少本應是精品的片子。
他們拍攝周期短時間短替身多,廢戲和不合格的鏡頭自然會增多,這嚴重影響著電影的質量。
同時,流量明星占據了影片投資的一大部分,這導致電影的拍攝和后期的制作經費大打折扣,質量自然上不去。
艱苦樸素不一定拍不出好電影,楊潔導演那時候那么艱難,不妨礙《西游記》至今為止依舊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而這些小演員,也需要這樣的艱苦,來歷練他們的秉性以及作為演員的敬業精神。
當一個劇組擰成一股繩的時候,往往就是好作品出現的時候。《五個撲水的少年》讓我看到了這一點。
三、接地氣的青春
皮哥關注的第三點,是這部電影的青春屬性。
《五個撲水的少年》注定是一部“另類”的青春片,因為它沒有愛情,沒有墮胎,沒有狗血,沒有煽情,更沒有穿越和同性。
它就是一部樸素簡單的青春片。而我們每個人都經歷的青春,往往是用簡單樸素的方式,才能得到最好的呈現。
那它有什么?
有熱血。
花樣游泳,本身就是一個不被家長,老師,同學接受的運動。
尤其對于幾個學習不怎么拔尖的學生來說。
我們的青春里都有中二,有時候就會憑著一腔熱血,去干一些傻傻的事來證明自己。
片中的方式,就是花樣游泳。
“我已經很努力了!”“努力個屁!”
“我翻不過去我能怎么辦?”
一個小小的水中翻跟頭,成了少年心里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有時候一些小事,在少年心中,就是那么重要。
而《五個撲水的少年》的熱血源頭,正是這種小事,它見微知著,從細節下筆,從我們忽視的角度切入,來為我們講一個真正關于青春的故事。
就像片中說的:我想贏一次,就贏一次。
有那味兒了。
除了熱血,它還有搞笑和感動。
五個身高180的大男生一起學花樣游泳,想想就是一件搞笑的事。尤其當他們請來廣場舞大媽學習。
這分明就是“水中廣場舞”。
因為學花游,連體育老師也躺槍。
還有他們呆滯青澀的眼神。
上蹦床,分明說自己上過。上去以后又兩腿打顫,原來他小時候在公園玩兒過……
而最后完美的表演呈現,也讓這幫小孩的付出有了現實意義。
所以青春是什么?
青春的意義從來都是當事人賦予的,青春可以關于愛情,也可以關于學習,可以關于自由,當然也可以關于一場,公益性質的花樣游泳比賽。
《五個撲水的少年》在為我們努力拓寬青春邊界的同時,還是近些年青春電影里的一股清流。
希望這群少年濺起的水花,能勾起你關于自己青春那個夏天的美好回憶。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