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你向往的工作和生活完全剝離,是件挺驚悚的事
最近一部新出的美劇得到眾多觀眾的好評,它以現實諷刺的風格征服了絕大部分觀眾,這部作品便是在豆瓣平臺獲得9.1分的《人生切割術》。
從目前的口碑上看,這部作品雖然只是第一季,但是靠著扎實的人物設定和廣闊的背景世界,這個系列注定能夠成為美劇中的一個經典。
然而在高分的背后,喜劇演員出身的本·斯蒂勒卻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好導演,狀態起伏不定。
作為一個喜劇家庭出身的演員,本·斯蒂勒擁有較為不錯的喜劇天賦,作為喜劇演員的他已經足夠的成功。
但是,甚至在2017年的金酸莓獎,他獲得最差導演的提名。
而就是這樣一個演員,似乎在獲得金酸莓獎后“發現自我”,他開始小宇宙爆發,2019年他獲得艾美獎最佳導演提名,而在今年他更是靠著《人生切割術》再現輝煌。
這部扎根于現實的諷刺影片似乎和喜劇毫不相干,但或許這恰恰說明另外一個道理:喜劇的內核往往是悲劇。
熟悉喜劇的導演更能明白什么樣的故事才能打動觀眾,甚至如何用觀眾能接受的方式講述一件殘酷的事情。
《人生切割術》圍繞著一家頗具理想的公司,公司倡導著要平衡每一個員工工作和生活,這也就導致每一名員工都要接受一場手術。
手術能夠將一個人分成里、外兩個人格,“里人格”專注于工作,完全想不起來外界的精彩生活。而“外人格”對于工作的內容毫不清楚,這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每一個人都不用被工作影響生活的心情,主角馬克同樣是這樣的一個受害者。
失去妻子的痛苦讓他的“外人格”傷心不已,他主動進入公司只希望能夠短暫忘記痛苦,然而隨著新組員的加入,公司真正黑暗的一面開始展開。
馬克的前妻就在公司上班,而公司看似公正的人格分離技術,卻暗暗控制著每一個人的“里人格”,強制加班都成為最仁慈的手段。
對于觀眾來說,《人生切割術》無疑是一場驚悚的科幻表演,當現實中的工作換了身皮膚出現在觀眾面前,任誰看到劇情都會生出恐怖的感覺。
導演斯蒂勒剛看到劇本時同樣有這樣的感覺,他甚至認為劇情有些匪夷所思,可在制作團隊的現實案例面前,他放棄了這份質疑。
如果你是一個劇迷,那么我認為這部《人生切割術》絕對算是一部良心之作,不說后續的幾季質量是否會下滑,單單是這一季的內容就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去觀看。
透過這部劇,我們或許不僅僅能得到看劇的滿足感,同樣可以收獲或多或少的感悟。
《人生切割術》雖然現在得到極高的分數,可它的拍攝過程并不順利,由于疫情的影響,這部劇從去年3月份一直延期到11月份。
除此之外,由于拖延的時間太久,一眾演員只能一口氣將所有的劇情都演完,隨后交給剪輯,這對于演員和導演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得益于豪華的演員陣容,《人生切割術》并未因為緊張的拍攝周期而出現質量下滑。
男主亞當·斯科特不僅是一位全能的影視圈從業人員,他經手的作品還有《公園與游憩》、《法律與秩序》等多部9分以上的影視劇。
而其他的主演成員同樣都有多部9分以上的佳作,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專門負責創造傳奇作品的團隊。
當然,作為一部美劇,《人生切割術》在國內終究有些水土不服,觀眾雖然能夠不受阻礙地理解導演的想法,但是在具體的設定上依舊會讓人不適應。
比如劇中的故事主體被設置在一個小鎮上,一個能夠輕易掌控別家公司生死的巨頭,卻無法對所有的員工實行有效的控制,甚至導致罷工的出現。
當然沒有一部劇是十全十美的,《人生切割術》總體上算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
只可惜第一季只有短短的九集,想要看到后續的故事發展,我們只能等待下一季的出現。
如果你最近不知道看什么電視劇,那么這部電視劇一定能讓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誠意。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