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他編寫了《兵器譜》。
分列前三的兵器依次為天機棒、子母龍鳳環和小李飛刀。
但名氣最大的,毫無疑問就是名列第三的小李飛刀。
[天上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刀。」,古龍如是說。
這個世上,其實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第一。
因為任何人、事、物,其實都有各自不可取代的特質。
演技亦是如此。
演技其實并不單指技法。
因為它和演員有極大的相關性,變化因之而生。
它更像語文學科,是綜合而包羅萬象的,而非如同數學那樣,能夠模型化和公式化。
演什么像什么,也并不是最高層級的褒獎,反之,它應該視作演員的基本功。
演員的創造、特質與技法的融合度,才應該是演技的標尺。
所以普通的演員遇到好劇本,會令人感覺到有演技,而真正的好演員遇到好劇本,則會光芒萬丈。
這就是演技、演員和劇本的辯證關系。
換句話講,評判一個演員,應該是“作品為王”,獎項和票房、人望為輔。
因為只有作品不會說謊,復盤演員的表現即知。
而獎項則有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演員的知名度、評委的偏好和年度對手的水準等,都可能會導致結果偏差。
所以一向不認為影帝這個頭銜具有絕對的含金量。
另外來講,與其對演員的表演強行區分高下,不如去探討表演的難以逾越。
以三部經典作品為例。
比如《英雄本色》的周潤發。
這部電影其實并不是周潤發演技表現最出色的作品。
單論表演,小馬哥的角色也并不具有特別的難度。
千里走單騎的江湖義氣、落魄頹唐和低谷再起,從技法的角度來說,對于這樣的角色要求,能達到優秀標準的香港演員堪稱數不勝數。
但周潤發賦予小馬哥的那種人物氣場和性情特征,是獨一無二的。
敦厚、大氣、熱血而又嫉惡如仇,他是一個你可以放心把后背交付出去的兄弟,又是令對頭坐臥不安、欲除之而后快的一根鋼刺。
這就令其表演變得難以逾越了。
打個比方,這就像一碗面條,大家都同樣的火候和配料,但面條是師傅親手揉的,水和面的比例、筋道程度獨一無二,任隨誰來也無法復制。
所以若論臨機變化,他或者比不了梁家輝,若論深沉靈性,他可能也不如梁朝偉。
但結合個人氣場,則很少有人能出其右。
這也是為什么王晶拍了那么多賭片,也只有一部《賭神》能稱經典的緣故。
故而第一個難以逾越的演員,香港之子,周潤發。
又比如《色·戒》的梁朝偉。
這部電影是梁朝偉最巔峰的作品,堪稱精湛技法與角色融合合二為一的典范。
首先是表演難度極高。
肢體語言極盡克制,僅以微表情的極簡和細微變化來表演,這種表演方式尤其考驗眼神戲的精微控制與復雜情緒的表達能力。
就這種形式而言,梁朝偉能稱華語第一人。
這當然也得益于其大量小眾文藝類型作品的歷練,與表演的千錘百煉。
很多人以為不同類型電影對表演的影響都是一樣的,這是一個典型的誤區,就拿香港最大比例的商業片來講,其實極少有要求復雜內心詮釋的,而這種能力很難不練而達,要做到精微精準,更是須得經過多次的嘗試和調整。
這其實也就是文藝和商業兩條不同路線演員的區別。
日積月累之后,表演能力上的反差就很明顯。
其次是對易先生這種灰暗人格的掌控。
角色是一種壓抑、冷血、陰狠和多疑的綜合體,他是徹頭徹尾的反派,但同時又兼具普通人的人性。
表演的尺度很難掌控,內收與外放都得恰到好處。
深沉憂郁派的典型,難以逾越的最強影帝,梁朝偉。
再比如《最愛》的郭富城。
無論何時拿出來,這部電影都是郭富城的頂級作品,其表演的精湛與情緒的張力無以倫比。
這個角色有個針對香港演員的天塹。
而郭富城跨越了文化的隔閡,這并不是化妝師和服裝師的功勞,他是從內而外自然釋放了角色的氣息,就是一個有點小聰明、渴求溫暖又胸無大志的農村青年。
讓人震驚的地方,并不是一個時尚偶像居然能演好一個內地農民,而是郭富城憑著極致的入戲深度和強烈的情緒爆發演繹,將人物的悲涼、絕望和凄楚呈幾何級數放大,從而將電影從紀實層面帶入到擁有強烈人文印記的作品行列當中。
戲路寬度與表演深度兼具,難以逾越的演員,郭富城。
很多人慣性以為,這些表演可以隨便替換。
那只是因為他們站在模仿者的角度。
就如《無雙》中的李問,有卓絕的模仿力,甚至能夠做到以假亂真。
但哪怕是照貓畫虎,這些表演也未必人人皆可駕馭。
如果你沒有這種創造力的話。
最好別隨便替代別人,免得鬧了笑話。
這就是李探花的飛刀。
出手一刀,例不虛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