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藝圈里,如果你一夜爆紅,那之后你會做什么?
大多數人的選擇顯而易見——
能賺多少是多少。
其實在爆紅的人面前,能選擇的道路并不多,只有兩條——
第一條,是順勢而為,用自己的國民熱度與熱搜體質去參加各種綜藝,接拍各類電視劇電影。
第二條,是利用現有更好的平臺和資源,打磨自己的演技,沉淀自己,讓這場片刻的煙花自然落幕,自己主動從高處走下來。
選擇前者的人,無可厚非,因為那是一條陽光大道,你或許幾年就賺了這一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這種誘惑又有幾個人可以抵擋得住?
但是選擇后者的人,卻讓我由衷的欽佩。
胡歌,就是這樣一位演員。
在胡歌的16年演藝生涯里,他兩次主動戳破了爆紅的泡沫。
01、第一次潮退
2005年,是改變胡歌人生的一年,因為那一年他接了一部戲,演了一個角色。
那部戲是《仙劍奇俠傳》,那個角色,是李逍遙。
那一年,《仙劍奇俠傳1》在湖北衛視播出,以平均11.3%的收視率創造收視奇跡,胡歌也從一名籍籍無名的學生,搖身一變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
可以說,許許多多80、90后的童年回憶里,"李逍遙"是一個不可磨滅的青春符號,《仙劍》更是在大陸掛起了一股仙俠風,無數少年的夢想就是成為像李逍遙這般灑脫自在的人間旅客。
但一場車禍,成為了胡歌終生的夢魘。
2006年8月,胡歌在拍攝《射雕英雄傳》期間,從橫店返回上海的途中,乘坐的汽車與一輛貨車發生嚴重追尾,這場車禍帶走了胡歌助理的生命,胡歌本人則幸運的與死神擦肩而過。
這場嚴重車禍,讓胡歌的臉和脖頸上縫了數百針,而且在眼瞼處,留下了觸目驚心的傷疤,對于一名演員,一名大眾偶像來講,臉上的傷是毀滅性的打擊。
而且對于胡歌來說,影響不止是臉部,更是心理陰影。
但好在,胡歌的星運并沒有就此打住。
2007年復出之后,胡歌接連接拍了《射雕英雄傳》和《仙劍奇俠傳3》。
2010年1月2日,胡歌主演了被網友調侃正劇只有八集的穿越歷史劇《神話》,并和白冰演唱了片尾曲《千年的神話》。
那時胡歌的風頭一時無兩,沒有人可以與之爭鋒,按現在的話來講,他可能就是當代電視劇界的沈騰,只要有他,這劇包火。
我個人對胡歌的印象,始于《仙劍1》,但同時,我對胡歌本人并不太感冒,因為在那時的我看來,胡歌就是一個靠顏值吃飯的流量明星,和現在那些當紅小生并沒有什么不同。
真正讓我開始對胡歌的感觀發生改變的,是同年,也就是2010年胡歌接拍的《香格里拉》。
這部在豆瓣上只有可憐巴巴的,2000人評價都不到的一部電視劇。
胡歌在里面出演了一個彪勇孔武的藏族漢子,面目黝黑,頭發臟亂,和《仙俠》里那個白月光“李逍遙”截然不同。
也正是這部戲,讓我感覺胡歌跟其他那些偶像流量似乎不太一樣——
這是胡歌第一次的主動潮退。
02、第二次潮退
有人說,胡歌其實在接拍《神話》的時候,就已經在考慮轉型。
往什么地方轉?
往一名真正的演員上轉,因為在他看來,之前的他,不能算做一個真正的演員。
2012年,在《軒轅劍之天之痕》里自己強行降咖演“男二號”之后,他發現自己的演技仍然沒有任何突破,之后他做了什么?
那時的他做了一個幾乎大部分演藝圈的當紅人士都不敢做的決定——
暫停演戲。
在《十三邀》里,許知遠問羅翔:
“你最欣賞人身上的哪一個品質。”
羅翔說:
“是勇敢,勇敢是最美,也是最稀缺的品質。”
胡歌的這個決定,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勇氣,也許會有人說,他錢也賺夠了,安安心心養老不就得了,這還需要勇氣?
但他不是去養老,而是選擇了比演戲更苦更累,也更不賺錢的一個行當——
演話劇。
在暫停接戲之后,胡歌轉身從人人可見的大熒幕來到了小眾平臺話劇場。
《如夢之夢》是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極具創造性的作品,該劇分為上、下兩場,長達八個小時。
胡歌飾演其中的“五號病人”一角,有著很重要的戲份,從頭到尾,貫穿始終。該角色是一位身患絕癥的建筑師,糾結于痛苦的過往和離奇的夢境。
大家也許不太清楚,在我個人看來,表演難度上,話劇>電影>電視劇。
觀眾花了大價錢買票來看演員表演,那么演員就要對得起這個舞臺,對得起觀眾,每一次表演就要力求精準,拿捏到位,沒有出錯的機會,沒有重來的機會,這對于胡歌,無異于一次新的挑戰,但這個挑戰,也是他自找的。
在長期出演《如夢之夢》后,胡歌的演技產生了蛻變。
2014年,胡歌先后演了上海方言話劇《永遠的伊雪艷》,之后接拍《生活啟示錄》和《四十九日祭》這樣兩部題材大相徑庭,但都是質量上乘的電視劇。
最后,他拍了《偽裝者》和《瑯琊榜》。
這兩部電視劇無需多說,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里程碑之作,代表之作,也是胡歌真正的轉型之作。
《瑯铘榜》播出之后,胡歌除了飛天沒有得獎只有入圍之外,幾乎把國內所有有影響力、有權威性的電視劇獎項收入囊中。
比熱度,他沒怕過誰,比演技,他現在也不怕。
這時的他,終于可以在頒獎典禮上自謙且自信的說出:
可能從一開始,也可能是在車禍之后,胡歌心里所想的,所做的,都是為了能心安理得的擔起演員二字。
演員。
那么在《瑯铘榜》《偽裝者》大火之后,胡歌又做了什么?
他再一次選擇了潮退。
《獵場》因為是在《瑯铘榜》播出前接的劇本,所以他拍完這部戲,沉淀數年之后,他終于來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終極舞臺——
電影。
文藝導演刁亦男,戛納影帝廖凡搭檔胡歌,拍出了一部只看劇名就讓人大呼文藝過頭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
胡歌的第一部電影,就入圍了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在電影里,他飾演一個偷電瓶的小偷組織頭目,拉碴的胡須,緊繃的肌肉,搭配昏暗且性冷淡的鏡頭,我們再也無法從這個角色身上看到李逍遙的影子。
這是胡歌完成的第二次轉型。
但這一次轉型就是胡歌的最終形態嗎?
在我看來,還遠遠不是,因為胡歌還能更好,以他的性格與心性,也一定能更好。
03、演員
在拍完《南方車站的聚會》之后,胡歌又銷聲匿跡了。
熱搜沒他的影子,電視劇,電影也沒他的影子,這才是我真正欽佩胡歌的地方。
新的作品即將上映,除此之外,他就宛如神隱一般,消失在了大眾的目光之中。
對于胡歌來講,消失不是退縮,而是沉淀。
這十幾年來,是胡歌自身對于“演員”二字的理解與定義,當別人都生怕沒有流量沒有通告的時候,他卻只想做一名演員。
當其他80后的小生小花還在沉溺于眾人的簇擁時,胡歌選擇用作品替自己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