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親愛的小孩》已經全部播完,看完之后,總體感覺還算不錯,尤其是一眾演員的演技,全部在線,特別是秦昊和任素汐兩位領銜主演的表現,更是無可挑剔,撐起該部劇來,可謂是駕輕就熟,毫不費力。
但從情節上看,這是一部非常讓人失望的電視劇,四個字:過于拖沓。明明20集可以講好的故事,生拉硬拽,硬是把它拖成了一部34集的大戲。如此簡單的一個故事,硬要拍成34集,可想而知,這中間,編劇和導演給它注了多少水分。特別是后面10多集,簡直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僅舉一例說明。盛大那個糟老頭一樣的蘇總,明明已經在醫院初步通過了禾禾的骨髓配型,而且和他接洽的剛好是白血病小女孩禾禾的主治醫生高醫生。按照常理,高醫生在找到合適的骨髓配型之后,會第一時間向禾禾的父母(肖路、方一諾、還有老謝)告告喜訊,哪怕只是初步配型成功,為了讓心急如焚的患者家屬高興,也會第一時間傳達這個消息。但是,編劇為了把情節無限拉長,我們這位高醫生卻居然全程裝聾作啞,一點消息都沒向患者家屬透露。觀眾急得跳腳,可是,直到最后一集,這位高醫生始終沒有提前向方一諾講出這個喜訊。這位高醫生,簡直太沉得住氣了。沉得住氣簡直到了冷血無情的地步。
編劇這樣安排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給拉長故事情節留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以便注足水分,好讓制片人和投資人多賺幾集的錢。但這樣的安排,其實一點也不尊重觀眾,甚至是在侮辱我們觀眾的智商。說實話,看到最后這十幾集,筆者氣得真想把電視關掉。
更讓觀眾受不了的是,前面做了那么長的鋪墊(又是情節不夠感情老湊,又是生拉硬拽把每一個角色的事情都交代完),但是,到了最后,我們卻驚訝地發現,真到了需要上演高潮部分的時候,編劇卻來了個一筆帶過,來了個敷衍了事的短短一分鐘的側面描寫。這中間,既沒有演禾禾推進手術室配型的過程;更沒有演蘇總和肖路這一對創業伙伴一笑泯恩仇的場景;更沒有演高醫生告知家屬配型成功后的喜悅。總之,所有觀眾希望看到的強情節高潮場面,全部沒有呈現。編輯僅僅用一行“禾禾六歲”的旁白,就把觀眾給打發了,那意思很明顯: 故事就說到這里了,結局如何,你們自行腦補去吧。
難道電視劇拍到最后,沒經費了嗎?要不然怎么就這樣草草結束了呢?毫不夸張地說,這是筆者這么多年看到的最隨心所欲、最敷衍了事的一個電視劇結局。拍電視劇,真不帶這樣玩的。這也有點太不拿觀眾當一回事了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