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球大戰8:最后的絕地武士》上映了。
(相關資料圖)
《星戰8》在北美的上映日期比內地早20天。在這短短的20天里,大洋彼岸就已經徹底……瘋了。
上映首日,票房1.04億美元,北美影史第二(第一由《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保持)。
上映19天后,已經以5.394億美元的總票房,成為影史第六,并且必然會強勢上升。
因為,中國和不少地區還沒有上映。
跟票房相比,口碑更瘋。
在上周新鮮出爐的2017IMDb十大電影排名中,《星球大戰8》赫然在列。
媒體評分解禁時,爛番茄新鮮度達到94%,為系列最高。嚴格的Metacritic打出了86高分,感動全球的《尋夢環游記》才81。
影評人贊不絕口,一針見血地指出:
《星戰8》沒有門檻,就連沒看過任何《星戰》電影的人也會喜歡上它。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死忠粉的慘叫:
“《最后的絕地》簡直侮辱了之前的每一部星戰電影!”
甚至因為爛番茄給到94%的評分,他們大為不滿,注冊了一堆僵尸小號專門去刷差評。
戰況可以說是十分慘烈。
不過,條姐咂摸完這瓜,覺得對中國觀眾來說,倒可能是一件好事。
還記得2015年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嗎?
販賣情懷到泛濫,除了死忠粉,沒人會否認它是一部平庸之作。
《星球大戰》影響力在中國遠不如美國。跟一部對路人充滿門檻的情懷之作相比,一部單純好看、回歸電影本身的娛樂大片,條姐覺得其實更好。
回到《星戰8》——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這部新作視覺炸裂,故事友好,并且輸出的是中國觀眾喜聞樂見的迪士尼式價值觀。
《星戰8》緊接《原力覺醒》,講述了遙遠的銀河系中恐怖政權“第一秩序”襲擊新共和國首都之后的事。
新片中將會出場一支新的軍隊——第一秩序皇家近衛兵。
近衛兵為星球大戰電影系列中新登場的角色,屬於第一軍團最高領袖最高領袖斯諾克的近衛兵。
種種跡象表明,這可能星戰史上最強的一屆暴風兵。
如果對暴風兵不夠了解,勢必也難以理解這支新軍隊的意義吧。
下面就來扒一扒小白兵的前世今生,收好,看完片意猶未盡之時,裝逼全靠它。
克隆人士兵
活躍舞臺:
前傳三部曲,克隆人戰爭時期
銀幕首演:
《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2002)
正史背景:
作為帝國暴風兵的前身,第一批克隆人士兵誕生于卡米羅星球(Kamino)。
在此之前,前絕地大師—西弗迪阿斯(Sifodyas)為了給即將卷入戰火的銀河共和國提供軍事力量,向絕地武士團提議量產克隆士兵,遭拒后的迪阿斯被踢出組織。
不得已之下,迪阿斯來到了遠在共和國星系之外的卡米羅星,開始秘密打造克隆人軍隊。此為克隆人士兵。
帝國暴風兵
活躍舞臺:
正傳三部曲,銀河內戰時期
銀幕首演:
《星球大戰4:新希望》(1977)
正史背景:
隨著絕地武士團和共和國的分崩離析,帝國的獨裁統治遍布至整個宇宙,而作為帝國爪牙的暴風兵卻遇到了老齡化的難題。
由于其主要構成—克隆兵都是打激素長大的量產消耗品,其老化速度較人類快一倍,戰場表現不佳讓帝國實力銳減。
于是,史上最差的一屆暴風兵誕生了,并因其百發不中的糟糕槍法而被冠以“影史第一炮灰”的名頭,西方影視的很多梗由此衍生出來。
為了應對軍隊老齡化危機,帝國開始招募自然出生的正常人類。
第一秩序暴風兵
活躍舞臺:
第一秩序時代
銀幕首演:
《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2016)
正史背景:
在恩多戰役過去30年后,舊帝國的科學家,軍官,貴族組成了新的帝國軍勢力“第一秩序”(FirstOrder)。
新一代暴風兵在襁褓中便被帝國勢力擄走,從娃娃抓起常年灌輸帝國至上的極端信仰。所有暴風兵在入伍時均被剝奪姓名,只有冷冰冰的編號作為身份信息。
訓練上,第一秩序鼓勵暴風兵采取靈活應變的戰斗方式,使其戰斗表現遠超于帝國暴風兵。
要知道,《星球大戰》因為戰線長,逸聞多,在西方基本上就是個邪教般的存在。
講個真實的故事:2001年的英國人口普查,共有390127人——相當于當時全英國0.7%的人口——認真地在宗教信仰一欄里填寫了“絕地教”(Jediism)。
也就不難理解,作為整個星戰系列最具標志性的符號之一,不露臉的暴風兵為什么會對大明星有著蜜汁吸引力。
《星戰7》的暴風兵有一個是007丹尼爾·克雷格,《星戰8》呢?
英國樂隊takethat主唱GaryBarlow,湯姆·哈迪,以及最最恐怖的——哈里和威廉王子。
嚇不嚇人?!
據說,這四位大咖暴風兵將出現在同一個場景中:作為芬恩的護衛在一個電梯戲份里出現。
這么大的彩蛋,到時可要睜大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