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已經播完了,仍然天天飄在熱搜上,因為登錄電視了,又有無數人當上了“精神蔥民(村民)”,而且很多人正在二刷。
今天來說說劇里最動人的女性角色——
(資料圖)
李水花。相信看過這劇的都被她感動了,由衷感到了暖暖的、柔韌的力量。
比起那個逐漸丟失內核和感染力的節目,
水花,和她的扮演者熱依扎,非常稱得上“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七個字。
熒屏每年產出那么多劇集,能讓人深刻記住的女性角色沒幾個,包括花六七十集打造的大女主。《山海情》只有23集,而且水花的戲份也不算多,但她絕對是這幾年非常出彩的一個女性角色。
這角色挺難詮釋的,很容易臉譜化為刻板的“犧牲奉獻”。但水花很動人,是貧瘠戈壁灘上最給人希望與力量的
能量水,向陽花。這是有誠意的劇組和全情投入的演員合奏出的一篇動人樂章。
水花從小聰慧好學,與
馬得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本該有幸福明媚的人生。但他們身處的大環境實在太窮了,造成很多身不由己。
水花的父親沒經過她的同意,收了一頭驢還有一些東西作彩禮,就把她許給了鄰村據說家里有水窖的安永富(其實沒有水窖)。
成年水花的第一場戲,就立住了人物性格:勇敢,樂觀,有擔當,善良得讓人心疼。
水花打算跟村里一些想出去吃口好飯的孩子們坐火車逃離涌泉村,剛上火車就碰上了農校畢業回來的馬得福,他來追回孩子們。
水花眼淚汪汪地看著他,像一只受驚的小貓:“你是要抓我回去嫁給安永富嗎?”
馬得福當然不忍心,這件事也是他心里最痛。他家很窮,就連安永富那樣的彩禮都給不起,他也不是不管不顧的偶像劇性格,但他是真心想水花幸福的,他把全身上下的錢都給了水花,希望她出去過上好日子。
水花哭得像一個可憐的小孩。這時她的心理狀態就是小孩。得福是她的青梅竹馬,看著得福就像看到了過去的兩小無猜時光,但又都回不去了。熱依扎演得很好。
其實劇本給熱依扎的信息是很凝練的,很多細節要靠她自己去豐富。熱依扎把人物琢磨得很透,得福給錢這一幕,她想到的是,得福家那么窮,砸鍋賣鐵供他讀書,他剛畢業,哪有錢?可能得福就是一直在攢錢,等自己有能力就娶水花,但沒等到。雖然命運弄人,但水花感受到了得福是真心對自己好的,就能笑靨如花。
后來水花還是折返,去直面砸在她頭上的命運,去救那個因為她逃跑而正在被圍攻的爹。
在答應婚約之前,她看到了人群中的得福,生性樂觀的她想盡量笑對一切,但又抵不住心疼流淚,因為她知道這回真的與得福再無可能了。劇本沒有這個對視,是熱依扎自己加的。
水花笑中帶淚告別了過去,答應了嫁人。
然后突然暈倒。這也是熱依扎自己創作的,她覺得此時人物走了那么多山路,肯定特別累,而且她經歷了長時間的激烈思想掙扎,精神上也極疲憊,當她做出了最后決定,繃著的一口氣就突然泄了。同時熱依扎也想給觀眾留個懸念:水花是不是一蹶不振了?導演當然也是認可演員的創作,所以才留下了這些鏡頭。
很多人或許有點生氣,覺得水花就應該遠走高飛,這種爹不值得救。但現實生活不是爽文帖子,尤其是結合到水花的成長環境。
水花的父親有他的局限性,但在那窮溝溝養大孩子想必也吃了很多苦,水花那么善良,必然不能輕松割舍,火車上她也問得福她爹怎樣了。
看后面安永富腿斷了她也不離不棄就知道,她的性格成分里,
善良、仗義占比很大。別人對她好,她會十倍奉還。(站姿很像我鄉下大姑↓)
水花跟那些無論怎樣都不離開的盲目犧牲型女性不一樣,她不離開安永富,因為她清楚知道安本質是個好人,悲劇的人。
安永富對她發脾氣,她不生氣,因為她明白安永富本質是在恨自己廢了,幫不上她,愧疚感重,他寧愿水花對他差一點。
水花就是太聰慧,看得太透,又善良仗義,做不出拋棄一個悲劇之人,而且他是女兒的父親。就像當初她做不出拋棄父親。
上天給了她這個性格,除了直面遇到的難題,沒有別的路。如果她繞開難題,一走了之,她余生都不會活得心安理得。
水花最動人的也正是她總是從不失去希望和勇氣,笑著面對一切困難,關關難過關關過,“總會有辦法的”。
她自己都不知道,她的感染力多么強,多么催人向上的。劇里沒有太多說教,但我們都能感受到,
水花是很多人前行的重要力量。
安永富看著水花那么好,也沒臉再消極下去了,坐輪椅上努力干力所能及的活,水花主外他主內。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
水花很有魄力,村里除了得寶,都不敢種蘑菇,但水花敢。她沒錢搭棚,一開始是得寶幫了她,后來是她激勵了
得寶向上:“水花姐都這么努力,額也得加把勁咧!”
凌教授看著水花也很感慨,這么好的天資,卻過得這么苦,又如此堅韌,有被感動到,扶貧更加賣力了,對村民更好了。
白校長,苦苦阻止那些讓孩子輟學打工的家長,因為當年輟學的水花是他心里最大的遺憾。
當然了,她還深深影響了
得福,畢竟得福最知道水花有多珍貴。
雖然劇里沒明說,但能看出來得福賣力扶貧的動力之一就是,不能再讓涌泉村的女子因為一頭驢就能許人。她們值得更好的人生。
水花也一次次實質幫助了得福,雖然她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多么重要。在得福為了差一戶才通電的頭疼時刻,水花拉著女兒和殘疾丈夫,走了四百多里路來吊莊村。
水花一路拉,一路笑著跟女兒唱歌,是熱依扎自己加的,因為她想水花如果不是笑著面對這一切,如果不是有女兒的鼓勵,撐不下來這艱巨的一路。
相見這一刻太動人了,互相是對方的新希望,但一切盡在不言中。
水花看著分配給她的空地就像看到了未來的家,得福在后面看著充滿希望的水花,注入了前行的意義和動力,但一切盡在不言中。
水花太好了,一方面被她感動,另一方面會想如果她不是那么窮,如果她能得到好的教育,她得多棒啊。
這種
感動與惋惜,一直縈繞著其他角色以及觀眾,熒屏內外達到了“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情緒共振,好劇!
女兒是水花的動力,熱依扎在去年5月也突然公布自己生了個女兒,孩子爸爸也保密。Anyway,這是人家的自由,我們關注熱依扎就好。
掐指一算,那陣子不是在拍《山海情》嗎?哪來的時間悄悄生孩子然后驚艷所有人?原來她一出月子就去拍戲了,拍的時候還在哺乳期。
這個戲很真實的,演員真實地生活、干活。所以熱依扎是一邊干著這些活↓,一邊抽空擠奶帶回賓館給孩子。戈壁灘上風沙大,她要很仔細地防著進沙子。
劇組了解她的情況,給了她很多照顧。當然她也把本職工作做得很好,正如上面所說,超額完成劇本任務,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創作,給出一個如此動人的水花。
其實當初熱依扎去試鏡的時候,雖然很喜歡角色,但覺得這么出名的劇組,選擇一定特別多,她是抱著“讓這么好的團隊知道有我這么一個演員”的愿望。
劇組最終定了她,她高興之余也考慮了很多,畢竟在哺乳期拍攝,她害怕自己會耽誤了劇組,但又非常喜歡團隊與角色,再加上有了女兒了,心態變了,比以前更希望自己在事業上更進取一點,給女兒的生活也好點。
所以熱依扎最終答應了,像水花一樣,帶著女兒往前沖,關關難過關關過。她是在北京長大的,西北方言都是現學。
現在看來,劇組和她的決定都非常正確。她現在這狀態拍這個戲,跟一心想下一代過上好日子的水花,相輔相成。
這個角色不但能讓她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更重要的是,在創作的過程中
,水花也鼓勵著、治愈著熱依扎自己。
大家都知道,熱依扎曾經得過
重度抑郁癥,有身亡風險。她大概是在2017年末,拍《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患病的,在情況好轉之后的2022年公開了這個消息。
熱依扎公布這個的本意是想加深大眾對抑郁癥的了解,希望大家即使做不到陪伴和幫助,也不要說出“你就是想太多”之類不負責任的話。
她希望更多人知道,抑郁癥除了心理上,還有生理上的痛苦。例如入睡難,靠藥物也睡不好,難得睡著了,醒來卻像被一百人揍了一頓,疼,累。記憶力和聽覺也會受影響。
她想到,她好歹是個有收入的成年人,能自己去看醫生,買藥,自救。那如果是孩子得病了呢?如果他們的父母不理解這個病,甚至惡言相向,他們就活在深淵了。所以她要說出來。
但是,這卻惹來了很多惡評,說她借抑郁癥炒熱度。
其實一個演員公開自己得了這種會嚴重影響工作狀態的病是可能會影響后續資源的,真要炒熱度有很多方法,這不是什么好方法。而且惡評還可能會刺激她復發。
她不是那種能無視惡評的人,所以有一陣瘋狂
懟惡評。然后惡評來得更猛烈了。一直以來,如果說她有什么“黑點”,那就是“掛素人”。熱依扎絕不認同所謂“素人”能肆無忌憚地罵她,她不能回罵,因為她是演員這個邏輯。
熱依扎真是圈中甚至生活中也少數的絕不迎合那些不知道誰定的但所有人都在默默遵守的所謂“做人規矩”,她不會說逢迎的話,不會得過且過,她堅守她心中的道理。這也是她會得上抑郁癥的原因之一,在這個高度濃縮了惡意、迭代速度、階層標價的圈子里,她會感到不適。
她的“較真”,從她對演戲的態度就知道。她會在公開場合很直接具體地說出自己的不足。按照這行的世俗標準,這容易被認為是缺點,是不會說話,不會做人。
她的出道之作,《甄嬛傳》里的葉瀾依,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她會在采訪里直說,覺得自己演得不好,看起來還不錯是因為那個角色跟她本人像。另外,有觀眾提出葉瀾依脖子前傾,為此她練了半年瑜伽和普拉提。
她就是這樣,專業上對自己要求很高,即使觀眾都沒說什么,她也可能會過不了自己那關。
為了演好《長安十二時辰》里的檀棋,她停工一年訓練,但一直很懷疑自己能不能演好,壓力很大,同時外界有對選角的質疑,更是促使她產生了強烈的自我否定。她也知道,戲還沒出來,別人有質疑聲是很正常的,但她那時就是繞不過去。這是她患上抑郁癥的導火索。
所以,她拍檀棋的時候,就是她跟抑郁癥打仗最激烈的時候。當時她全身疼痛,注意力難以集中,連記憶力都有所衰退,吃不下睡不著拉肚子,還有過自殘的行為。
她非常擔心因為個人原因影響了角色,但最終看成品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她嚎啕大哭,覺得自己沒有辜負這部作品。
但她仍然會在采訪里公開說自己的毛病,說得很具體,她說自己跟呂涼老師(劇中飾演郭利仕)相比,臺詞不夠好,吐字的清晰度和力量不夠,后來她為此專門找了臺詞老師。
熱依扎意識到自己患病之后就展開了積極的自救。積極求醫,跟醫生保持著溝通,對她有很大幫助。
另外,她在心理上、個人生活上也積極自救。
《長安十二時辰》之后,熱依扎半年沒去拍戲,休息調整,去了學校當老師,跟小孩講演戲的知識。她喜歡小孩,喜歡演戲,所以這事她很享受。
她寫日記給自己看,用文字提醒自己該怎樣做,其中一點就是要學會“自私”,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她把那些說她想太多的人都不搭理了。
此前熱依扎因為穿時尚低身材衣而引起熱議,原來這是她在抑郁癥好轉之后重拾了對顏色、時裝的興趣,她選擇不壓抑這份快樂,也是在訓練自己“不要在意其他人的目光”,開心就好。
她對自己演戲依然高要求,依然熱愛,如果沒有合適的角色寧愿不演。但同時也學會跟自己說:“我已經很成功了,起碼有幾個角色讓觀眾記住了。” 的確是的。熱依扎說這話的時候還沒有水花呢,現在又多了一個角色了。仿佛就像是水花,心態好了,笑得多了,會改變身邊的磁場,會有好事發生。
熱依扎如果說有什么野心,那就是希望演一部戲可以得獎。說這話是時候也還沒有水花呢,估計真的會得獎吧!水花真的牛掰,熱依扎,你的福氣在后頭!
現在,她走出了陰霾,整個人都打開了,放松了,平和了,對自我和內心更加堅定了。
《浪姐2》里那些人說這些話↓,我覺得很“空洞”,很“口號”,但熱依扎說這話,我覺得扎扎實實的感受到了那一份開闊。
當然了,這么寫一大篇的意思并不是說熱依扎已經從小演員變影后了,她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真的為她感到開心,因為真實最容易引起共鳴。就像水花最后也不是變大富翁了,但還是為她感到開心。熱依扎是一個真實的普通人,要解決生活里一個個坎,要消化性格與圈子不合的難受,要咬著牙取得事業上一點進步,我們這些局外人看著這個過程,也會被鼓舞到,就像看水花種蘑菇賺了幾百塊,比看某些張口閉口幾個億的所謂商戰劇還要激動。
熱依扎在一直以來不放棄精進演技并戰勝抑郁癥之后接到并hold住了水花這個角色,這事真挺奇妙的,仿佛是上天對她的獎賞。熱依扎與水花都讓人覺得
只要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事情最后都會好起來,如果還沒好起來,那是因為還沒到最后。為她們高興,感動。《浪姐1》的文案很適合她們,“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直掛云帆,乘風破浪”。
————END———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