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今年中秋檔大戰中,一部充滿著溫柔與詩意的文藝劇情片以其獨特性映入眼簾,從名字上便可窺一二,爾冬升導演闊別六年,帶著《海的盡頭是草原》回歸觀眾視野。這部影片入圍了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主競賽,并將作為主競賽單元的開幕片參與展映,在9月9號進行公映,與觀眾們見面。
《海的盡頭是草原》以“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橫跨六十余年時光,幾千公里距離,從草原家庭視角切入,全情呈現一對同胞兄妹的分合聚散、兩段跨越時空尋親的命運交織。
“親情”與“愛”構成了這部影片最重要的敘事內核。杜思瀚(陳寶國 飾)為尋同胞妹妹來到草原打聽消息,少年杜思珩(羅意淳 飾)被內蒙古家庭收養逐漸融入成為真正一家人,雙線并進交叉進行,在觀眾面前緩緩展開。
跟隨杜思瀚的視角,翻開塵封許久的相冊,回到了被拋棄的杜思珩初入內蒙古的時光。初到草原的小杜思珩就像牧民懷里抱的羊羔一樣,弱小、驚慌、不安。此時的草原對于她來說,是遠離父母的“異鄉”,出生在南方的她不習慣草原的風沙,牧民的食物也吃不慣,年幼的她就像只應激的小貓一樣,孤身蹲在角落里,時不時地“逃跑”,這些任性的舉動,都是她進行反抗的無聲吶喊。
這樣調皮又固執的她,被溫柔善良的薩仁娜額吉(馬蘇 飾)收養,逐漸用愛讓小杜思珩融入大草原。漢人小姑娘漸漸學會了蒙古袍的穿法,當初吃了干嘔的奶豆腐也成了三餐必備,睡慣了蒙古包,也學會了騎馬,也收獲了養父伊德爾(阿云嘎 飾)和哥哥那木汗(王鏘 飾)的愛,被愛包圍,草原成了她真正有家、有家人的地方,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草原女兒。
在巨大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一段宏大的共和國歷史,爾冬升導演聚焦一處,用細膩瑣碎的視角描述一個小家庭的親情與愛,以小愛見大愛,讓更多觀眾感受超越民族和血緣的守望互助,了解這個14億人的國家如何用家的方式溫暖凝聚。
從南到北,從海到草原,這三千個像杜思珩的“入蒙孤兒”,他們的人生如同一條條大海的支流,跨越山海,匯聚到草原。海的盡頭是草原,而人生的終點,都是一個叫做“家”的地方。這個地方,充滿著細水長流的小愛與遼闊的大愛。
導演爾冬升
正如總制片人于冬所言:“這段歷史佳話觸動了我們所有主創的內心,也希望這種精神力量能鼓舞當下的年輕人。影片中流淌的是情感,折射的是時代。”就像爾冬升導演所期待的那樣:“希望這部影片能感動到觀眾,讓大家了解那段血脈相依、大愛互助的故事。”
關鍵詞: 重生戰隊|海的盡頭是草原 中秋檔團圓必看 跨越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