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1月5日晚間,電視劇《大博弈》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單集首播。該劇由知名編劇周梅森老師執筆。對于老編劇的電視劇作品,只通過一兩集的劇情,是無法對故事實現管中窺豹的。我只能粗略談自己的看法,并且在稍后幾天地繼續追劇當中,實時更新我的看法。因此,這篇劇評文章有不正確之處,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評。
首先,這部電視劇的敘事是悠緩的,劇情展開,至少需要兩三天也就是三五集的樣子。周梅森編劇的《人民的名義》,屬于比較獨特的電視劇,一上來,就是較為集中的一次矛盾沖突。這樣的電視劇,當然是非常好看的。但是,這種矛盾集中化處理的創作方式,容易商業劇的痕跡太重。這次,周梅森老編劇的《大博弈》,則不慌不忙,采用了娓娓道來的方式。
這種方式,有利有弊。壞的一面是,開局的幾集劇情,沒有什么重要的矛盾沖突,容易看點少,讓部分觀眾覺得不夠刺激,繼而造成劇作在開局幾集,便喪失了不少的追劇觀眾。而好的一面則是,這種娓娓道來的方式,更接近真實,而不是商業劇的技術流,接近真實,才能突出故事的內核,不至于被創作技術沖淡了故事的情感內涵。周梅森老編劇當然懂如何開局就好看,但這次的《大博弈》,他反而就是沒采用開局便上大沖突的方式,這是編劇自己的匠心。
其次,這部電視劇是講腔調的。其實,很多老編劇的電視劇劇本,大家如果只讀劇本的話,都會發現他們濃郁的腔調感。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老編劇從文這么多年之后,已經形成了語言定式。這些語言定式本身,就是有腔調的。而且,老編劇們會以有腔調的臺詞為高級,越有腔調,越高級。
這種臺詞層面上的腔調感,當然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我個人的看法是,低級的影視劇作品,臺詞上沒有風格,軟趴趴地絮叨。很多玄幻劇、流量劇,都是這個樣子的。像《大博弈》啊、《正陽門下》啊這類電視劇,就有腔調感,講臺詞創作當中的“字正腔圓”,這是懂行編劇自發的。但是,最頂級的電視劇,則是去腔調的,把腔調化為無腔調。《大博弈》目前的劇本層面上的腔調化,屬于周梅森編劇的故意為之,求高級感。
繼而,可以聊演員們的表演了。首集劇情內容當中,讓觀眾們最為舒服的,應該便是杜源飾演的錢建國了。這位老同志,全心全意為了北機,這份拳拳之心,本身就足以讓觀眾們動容。而老演員杜源呈現的角色,又是帶出了角色的腔調感的。尤其是在臺詞處理上,杜源追求了這種腔調感的表達,正好和周梅森編劇追求的風格相符。
其他配角演員方面,句號老師呈現的反派角色,也是拿腔作調的。而這種腔調,正好是劇本需要的臉譜化的人物。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覺得“臉譜化”就是一個壞詞語,在很多影視劇作品當中,是非常需要這些臉譜化的角色的,且同時需要一些有臉譜呈現能力的演員才行。因為劇本自身的腔調感,正好溫和了杜源、句號等人的腔調化的表演,所以這些角色就非常出彩了。
而回到秦昊的表演當中來,可能就會讓部分觀眾覺得不是那么舒暢了。秦昊自身的表演風格,就是去腔調化,努力尋求一種真實的人的生活狀態,把角色往最平常當中來表演。這種去腔調化的自我表演認知,讓秦昊在駕馭周梅森編劇的劇本角色的時候,是相對吃力的。秦昊的去腔調化的表演越精進,角色呈現出來的氣質就越吃力。而很多腔調化的臺詞,秦昊的表演,則氣勢上出不來。
比如,杜源飾演的老領導勸秦昊飾演的男主角,來當北機的廠長,老領導的這些勸勉的臺詞,說得就非常有腔調氣勢。而第二天,男主角給廠里邊大家開會的時候,轉述這些話語,氣勢就跟不上了。剪輯師處理這段戲的時候,只能把秦昊的發言和杜源的發言混剪到一起來。這就是去腔調的表演,遇到了有腔調的劇本,必然會出現的小尷尬。但我們不能就此就認為,劇本創作,有腔調高級,或者,沒腔調高級。這是需要辯證觀看的。
演員的表演方式,也是需要辯證觀看的。我個人傾向于認為,《大博弈》目前的劇本情況,并不適合秦昊的這種較為個人化的表演方式。秦昊的這種表演,可能在一些個人主義傾向更濃郁的作品當中塑造角色,更具備一些優勢。而在振興老企業這樣的集體主義氣質濃郁的作品當中,秦昊的表演,就容易喪失角色氣勢了。如上,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我會繼續追這部電視劇,并且持續提供個人看法。(文/馬慶云)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