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追劇了嗎?《去有風的地方》,劉亦菲出道以來第一部現代電視劇,治愈了很多被生活蹂躪的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部劇到現在豆瓣評分還沒出來,伴隨熱度而來的,沒想到首先是對劉亦菲身材的攻擊。“劉亦菲發福了”“劉亦菲那腿肥的”“天仙姐姐變天蓬”。
看下被吐槽最多的劇照,天仙姐姐確實是肉了一點。
可考慮一下劇情,她飾演的許紅豆,北漂996的中年社畜,通宵加班,熬夜浮腫這不是更真實嗎?工作連軸轉,還要精致得像瓷娃娃,這是想卷死誰?
對這些苛刻的言論咱都不想掰扯了,各花入各眼,大家都有批評和喜歡的自由。說回劇情,40集,第1集致郁,后39集治愈。許紅豆的職業是酒店大堂經理,為了升職漲工資,工作堪稱廢寢忘食。交了個男友,雖然都在北京,一個東四環一個燕郊,和異地戀沒差別。距離遠加工作忙碌,女朋友成了雞肋的存在,于是被分手。
偌大的城市,沒房沒車沒對象,好在有一位發小陪伴,卻也因為工作聚少離多。都說體檢報告是社畜最怕面對的報告,緊繃的弦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斷掉。一次體檢,發小查出胰腺癌晚期,保守治療沒幾天就離開。
加班的許紅豆甚至沒能見到發小最后一面,身體的透支和精神的崩潰,讓她決心辭職。出發去大理,達成和發小生前的約定。一顆身心俱疲的螺絲釘,鼓足勇氣離開了生產線,尋找一些別的什么。
大理,就像歌詞里寫的那樣,“蒼山洱海古井街道,四季春光四季歡笑。”劉亦菲5A級顏值和大理5A級風景背后,是一種刻意放緩的敘事。
很多人說劇情寡淡節奏太慢,我更傾向于,這部劇的魅力反而就在于“慢”和“淡”。和第一集緊湊的氛圍不同,許紅豆到了大理,整個人都“慢”了下來。
走走停停拍風景,大樹下吹吹微風,沒手機不上網,不工作不忙碌,認真做個廢人。
廢人的一天——睡到自然醒,起床吃碗豌豆尖火腿粉;吃飽喝足擼貓看書,累了打盹好睡覺;中午覓食后,四處溜達,看馬駒奔跑,看路邊花草,漫無目的,悠悠哉哉;又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發呆放空,看天空看云朵。
周遭的一切也都是淡淡的。淡到家長里短也從容;
淡到砰然心動也克制;
淡到大家聊天的內容都是生活的零碎,無非是“茶否”“飯否”。
留白的故事中,打動我們的是溫柔的細節。許紅豆到大理的第一天,手機摔壞,吃飯掃不了碼也刷不了卡。餐廳阿姨擺擺手,不用付錢了,算阿姨請你的。當晚,紅豆取了現金來還上。隔幾天,又被熱絡的阿姨們喊去幫工,一起做鮮花餅,連吃帶拿。
入住有風小院,被蚊子叮了一身包,初次見面的鄰居送給紅豆驅蚊藥包。熟悉之后,紅豆也悄悄給對方準備生日禮物,有來有往。
小院的租客,有從上海來的富家女,遭受網暴后來這里,一個誰也不認識自己的地方重新生活。有社恐網絡作家,每天窩在房間里拒絕社交,相親失敗后逃離父母的掌控獨自生活。還有事業破產的富翁,碌碌無名的野生歌手……每個人都帶著不想揭開的傷疤,沒人問你的過去,也不好奇你的未來。彼此之間細小的信任,友善和尊重,誠覺生活還值得信任,還值得經營。
而這里的原居民,男主謝之遙,曾經在北京做創投,現在回村創業;沒出過云南的夏夏,書念不好,學手藝營生;姚安娜演的小琴,不學女工不想嫁人,開個小賣部每天快快樂樂……就像《新華字典》的”光明“的造句:“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這句話經常被大家拿來調侃,可在這里成了現實。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路徑,不必拿來比較,也不存在“內卷”和“碾壓”。
當然,小城人情溫暖的另一面,是沒有秘密,少很多私人的自由。劇集更新到16集,最大的兩件事——第一,謝之遙的弟弟從昆明逃學回大理,原因是竄稀竄到了褲子上。這個傷害小孩自尊的秘密,一夜之間被全村人知道,拿來調侃。又羞又惱,氣得小孩離家出走。
第二,謝之遙和許紅豆的愛情傳言。單身男女走得親近一些,雖說這時候的男主角對咱天仙姐姐已經動了心,可談戀愛還是沒影的事情。可在村口大媽們口口相傳之下,故事成了另一個畫風。兩個人在北京時就是戀人,當年謝之遙回村創業,許紅豆不愿跟隨,兩個人分手。隔了這些年,兩個人心里都有對方,于是許紅豆從北京追愛到大理,就快結婚了……嗯,故事很有戲,可以改編一個電影的程度。
借用一下臺詞,村里的墻,看著挺厚,四面漏風。很多年輕人迅速代入自己。春節回家,拖著行李箱在村口經受一波左鄰右舍的盤問;到家再接受一波七大姑八大姨登門查戶口,想想已經頭禿了。而劇情的設定中,上面提到過的夏夏,土生土長的大理男孩,也曾一度拼命想逃離這里,去上海,見更多的世面,賺更多的錢。還有男主角的老爸,堅決反對謝之遙回村創業,就希望他在北京工作買房安家,因為他相信大城市才更有出息,更有出路。
所以啊,大理的美好和安逸,其實也是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做出怎樣的選擇,全憑個人意愿。
昨天,我們發布了一條李子柒復出的文章。后臺留言對她很是好評,看她做飯,一年四時,一日三餐,覺得治愈。她視頻的氛圍和《去有風的地方》很是相似。我也是她的粉絲,坐在不足一平米的工位上,在她的詩意里想象遠方,然后關掉屏幕繼續碼字。
也有很多人,“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一鼓作氣辭職回鄉,從大城市隱入小鎮小村,換一種生活的可能。
看過很多這樣的人物故事。
@深燃采訪過一個女孩,創業6年連軸轉,累到尿血、血壓高、頸椎病,半年胖30斤。回老家種地是她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而這個選擇的A面,夕陽好看,雨聲好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健康。B面,詩意沒有,孤獨更多,回鄉的年輕人和年長的父輩,甚至爺爺輩的人一同工作,認知的分歧難免帶來“不理解”。而且,回家種地,種植到收成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全軍覆沒,而那時候擺在面前的則是現實的“沒錢咋吃飯的問題”。這不是個例,打開抖音小紅書,搜索“離開城市”,能找到很多相似的選擇。
她們回家后,還會回去嗎?
許紅豆在大理,原先的計劃是3個月短住,然后回北京,或者上海繼續工作。故事后面的走向還不知道,留下來或者離開,都會是很好的選擇。我始終相信,當一個人有勇氣按下暫停鍵,有勇氣跨出原來的生活軌跡,就有勇氣應對生活中的風浪。
而對于仍然茍著的我們,“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好好吃飯,喝點雞湯養生:生活路且長,總有一些美好的可能在等著我們。
關鍵詞: 劉亦菲胖到沒腰一張照片暴露了她的真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