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撰稿人 | Simon
等待《無名》上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年前,橫空出世的《流浪地球》,打破了人們對于國產科幻的認知。
它以46.86億的票房問鼎2019春節檔票冠,刷新了內地影史科幻片票房紀錄,并拿下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
更重要的是, “小破球”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科幻元年。
如今,導演郭帆帶著全新的《流浪地球2》,殺回2023春節檔。
這部續集從開拍之初,就自帶矚目光環,可以說是今年春節檔的頭號種子選手。
就連《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看片后也說,“ 第二部比第一部有很大的進步,好得不是一點點。”
新片會是什么故事?演員還是原班人馬么?特效畫面有什么突破?票房能破50億嗎?
今天,時光君就來聊聊,它到底有何值得期待的。
《流浪地球2》
前傳故事
必須要提前說的是,雖然片名叫《流浪地球2》,但它其實是部前傳。
這一部里,講的是男主角劉培強(吳京 飾)成為宇航員之前的故事。
從預告可以看到,當時劉培強的妻子身患重癥,面容憔悴,躺在醫院病床上。
沒多久,妻子因病去世,這件事成了他的心結。
雖然面臨生離死別,他依然還要沖鋒陷陣。
所以,他說出了那句:“遠離親人,我很遺憾,但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
什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簡而言之,就是人類面臨生存危機。
當時,太陽即將毀滅,世界危在旦夕。
為了應對這次危機,人類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
為了延續人類文明,勇士們果斷挺身而出,展開驚險萬分的生死之戰。
這看似是一項偉大的工作,可劉培強卻在某次選拔過程中,表現得異常激動。
這或許說明,在實際執行中還有其他插曲發生,讓整個過程變得困難重重、坎坷動蕩。
時光君大膽猜測,讓他暴跳如雷的原因,一是因為沒能陪在患病妻子身邊;二是因為計劃中暗藏危機。
很多經典科幻電影,都會在這個時候,設計一個有關人性幽暗的矛盾沖突。
拯救人類的計劃,很可能成為特權精英階層的逃生工具,而普通的老百姓要何去何從?
在這個過程中,會慢慢浮現一張巨大的人際關系網,網中的人各個心懷鬼胎。
在利益糾葛面前,正義該如何突出重圍?真相由誰來守護?
正是因為有巨大的人際網,所以需要很多新角色來填充。
《流浪地球2》增加了許多新演員,有科學家、有決策者、還有宇航員,說不定故事會按照這個方向發展。
新角色劉德華
既然說到新角色,那就不得不提 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
他是影片至關重要的人物,并對劉培強和流浪地球計劃,起到了關鍵作用。
圖恒宇是誰?他是父親,是丈夫,更是一名科學家。
在女兒車禍死亡后,他突然性情大變,變得偏執、固執、活在過去的回憶中。
他不愿意承認,女兒已經離去的事實。
于是,他開始研究數字生命計劃,意圖用機器來存儲人類的感知和記憶,以此延續女兒的數字生命。
他認為只有這樣做,女兒才能永生。
圖恒宇因為思女心切,固執研究數字生命計劃。
但他沒有意識到,這項計劃已經打亂了人類正常的道德準則和生命認知。
有人為了能夠“長生不老”,用激進的行為支持數字生命計劃,從而引發社會暴亂。
隨著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數字生命計劃因此被法律永久禁止。
但圖恒宇已經執迷不悟,認為停止計劃就是再次殺死女兒。
為了延續女兒的數字生命,他計劃了一系列逆向而行的暗黑操作。
這些操作,都讓劉培強和流浪地球計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由此可見, 圖恒宇是一個道德邊界模糊、走火入魔的復雜角色,似乎還有“黑化”的傾向。
但他的初衷也是因為愛,只是這份愛誤入歧途,變成了毀滅性的武器。
所以,影片的情感內核會很揪心,不斷徘徊在道德邊緣,拋給觀眾一個又一個考驗人性的問題。
在家人生死之際狠心離開,該如何自洽?
用機器來延續數字生命,該不該這么做?
除了親情之外, 影片還有科幻類型常見的價值命題。
數字化可以永生,但人類進化的終極目標,就是以數字化意識而存在嗎?
預告中有科學家提出,進化的腳步從未停止,生命不只有一種定義,是軀體束縛了人類的視野。
這意味著,影片里的角色將分為兩派——擁護數字化和反對數字化的人,他們維護各自的想法且立場堅定,一場激烈的生死沖突,蓄勢待發。
這場沖突關乎生命、未來和人類命運,也讓影片主題因此變得更加深邃。
其實,影片新演員不只有劉德華,還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加盟。
比如李雪健,他的形象威嚴凝重,是某重要部門的負責人和主心骨。
戲外李雪健老師因患鼻咽癌,聲帶和聽力都受到影響,但敬業精神依然令人敬佩。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用AI手段修復了李雪健的聲音,聽起來鏗鏘有力,并沒有太多違和感。
還有沙溢,他扮演的宇航員張鵬,是劉培強的師父,兩人的關系亦師亦友。
沙溢的東北腔和插科打諢,或許能給影片帶來不少喜劇元素。
王智飾演的韓朵朵,是劉培強的妻子,她剪了短發,又帥又酷,身穿航天服英姿颯爽。
兩人之間相識相知,甚至面臨生死考驗的感情戲,讓人十分好奇。
在預告中,寧理飾演的科學家馬兆,跟圖恒宇進行了激烈爭論。
二人對“數字生命計劃”,或許有不同的意見。
第一部里的屈楚蕭、李光潔、趙今麥等,目前沒有出現在演員列表中。
演員大換血,意味著影片依然有很重要的群戲。
時光君也想看看,新角色跟劉培強會發生怎樣意想不到的糾葛?他們又將如何攜手解決生存危機?
特效升級
作為一部科幻片,特效場面是很吃重的部分。
這是大多數觀眾的期待所在,《流浪地球2》自然不敢懈怠。
據導演郭帆透露,全片的特效鏡頭超過3300個,單個鏡頭修改數最高達270次。片中還采用了MOCO機械臂、3D打印、CNC數控車床等制造業技術。
相比第一部冷峻的末日場景而言,這一部的特效風格更酷炫壯闊。預告片已經展現了各種上天入地的奇幻特效。
比如,直沖云霄、氣勢磅礴的太空電梯。
太空電梯是《流浪地球2》的全新奇觀,也是設計時間最長的場景。
它延續了上一部中行星發動機寫實感的設計風格,并通過細節的對比將想象中的太空電梯具象化呈現。
尤其是片中“太空電梯轎廂返回大氣層”的設計,還致敬了科幻巨擘阿西莫夫的小說,畫面充滿了想象力。
再比如,震撼的危機爆破場面。
剎那間天塌地陷,詭異的光劃破了漆黑外太空。
還有毀滅性的災難場面。
先是空中降落無數火球,撞擊城市;緊接著海嘯巨浪吞噬陸地,整個世界危在旦夕。
以及,驚險刺激的機戰場景。
它們像驍龍般在空中靈動穿梭,猛烈開火,不達目的不罷休。
這些特效場面,足以證明它首先是一部視覺大片。
至于情感內核成效如何,時光君還不能下定論。但特效畫面這塊,已經在國產片中領先一步。
梳理到現在我們會發現,《流浪地球》這個IP,對中國電影來說很重要。
它讓觀眾相信, 中國電影人也能拍出不遜色于好萊塢的科幻大片,而且還是講我們自己的中國故事。
對于電影同行來說,它給予了許多創作者信心,鼓勵大家創作出更多樣化的科幻作品。
帶著這么多的期待與信任,《流浪地球2》必須比第一部拍得視效更壯觀,立意更深遠,才能不辜負觀眾。
耗費4年時間才打磨出的這部續集,用充足的籌備周期,保證了影片的敘事節奏、故事深度、攝影美學和特效細膩度,都經得住大銀幕檢驗。
在大年初一,看一部這樣的國產科幻,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個春節檔,你已經買好票了嗎?準備去看哪些新片?一起留言聊聊吧。
-END-
春節檔的口碑黑馬,會是它嗎?
春節檔殺瘋了!七部新片先看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