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紀周導演,張譯、張頌文等演員主演的電視劇《狂飆》2月1日晚將迎來大結局。還剩最后兩集,觀眾卻明顯感覺到有爛尾趨勢。
(相關資料圖)
之所以對接近尾聲的戲份不滿,一方面是劇情高開低走,前面張譯飾演的安欣和張頌文飾演的高啟強明里暗里較勁非常過癮,但后面指導組進駐京海后,明顯能感覺到劇情回歸主旋律的敘事和表達方式,少了之前的矛盾沖突和戲劇張力。
另一方面,是劇情段落和人物走向有很明顯的大刪大改痕跡,比如孟德海這個角色,種種跡象表明是高啟強背后的保護傘,應該也是《狂飆》里最大的“老虎”,然而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角色改成了檢舉楊健,角色形象完全變了。
平心而論,作為掃黑除惡類型的電視劇,《狂飆》能拍到這種程度,無論是出品方、編劇還是導演都已經盡力了,甚至孟德海的角色形象能有如此生硬的轉變,即便問題百出還能將整體戲份保留,維持39集的片長,不能不說是導演故意想讓觀眾看出問題,給這部劇穿上“皇帝的新衣”,懂的都懂,因此,大家沒有必要因為劇情和人物走向的問題對導演橫加指責,真不是他的鍋。
而今天討論的焦點是劇中的演員,有兩位演員值得重點說一說,他們是參演這部劇最拼、最不容易的兩位演員。
第一個是張頌文。
說張頌文是劇中演技最出彩的演員并不為過,他的表現甚至要比口音略感奇怪的張譯更好,第一集看守所吃餃子流淚,到后面為角色的種種設計,連眼神都是戲,所以,張頌文憑借這部戲又火了一把在意料之中。
然而,張頌文能接到高啟強這個角色,也有不少波折。導演徐紀周在采訪中透露,原本籌備階段,徐紀周就覺得張頌文在形象和氣質上都和高啟強很契合,而且看了《隱秘的角落》和《掃黑決戰》,知道他是位好演員,就把劇本發過去了。但是遲遲沒等到回音,電視劇的檔期又不能等,就定了其他演員。
原本和其他演員都差不多要簽合同了,這時張頌文才聯系過來,說看了三集劇本,想聊一下。本來徐紀周不想聊,最后還是去到張頌文在北京郊區的農家小院,兩個人聊了很久,張頌文很努力的爭取角色,不但談了對高啟強人物設想和發展軌跡,甚至連自己的成長經歷、對劇本的感悟都談了,這樣的誠意打動了徐紀周,聊完之后他馬上給制片人打電話,臨時換上張頌文。
而通過張頌文的表演,能感覺到他非常用心也非常投入,包括吃東西、臉上肌肉抽搐的小細節都經過認真設計,肯定也不想辜負導演的信任吧!他成功詮釋了一位專業演員的職業素養。
而且,張頌文是廣東韶關人,對廣東的飲食文化、民俗民風都非常熟悉。眾所周知,劇中京海雖然是虛構的城市,但早餐吃腸粉、正餐吃豬腳面和海鮮,以及高啟強偶爾會說的粵語,都說明這應該是廣東沿海城市,張頌文憑借他的觀察力,一點一點去積累、塑造角色。
劇中有一場戲是高啟強和安欣吃飯,他吃豬腳面。這場看似簡單的戲份,拍了很多遍,張頌文一碗接一碗的吃,一共吃了6碗,拍完之后甚至都站不起來了。
而菜市場魚檔的戲份,張頌文跟徐紀周說自己應該練殺魚,但砂鎳太多了,就要求拍了手部特寫,但其他的都很努力的去在細節上下功夫,包括前面見到高小龍高小虎,在浴缸里涮一下手去握手的細節,也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