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最后一塊,妄想獨立于大數據時代的自留地,多一點不要錢的支持和關懷。
(相關資料圖)
也給自己多一點,算法之外的自由時間。
作者 | 哪吒?
編輯?|?烏蠅歌?
小風小浪原創出品?
內娛紅毯終于進化成了大家都看不懂的樣子。
上周末舉辦了一場電影盛典,紅毯上的明星可謂千姿百態——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比美,而是比誰能把自己擺出最詭異的形狀。
有人踢腿,有人打拳,還有人大腦和四肢誰也斗不過誰。
紅毯上第一顆驚雷,當屬同時轟炸現場和互聯網的周冬雨。
面對從眼前高速飛過的攝影機,只見她啪一記右出掌,身體也將信將疑地往右邊歪。
就好像在路邊打招呼認錯人,最后用“歡迎光臨客官里面請”巧妙放大了尷尬。
好一段《女明星馴服野生四肢珍貴錄像》。
官方賬號甚至還專門設置了她的視頻無法保存。
所幸最后放出的動圖,沒有現場花絮那么荒唐。
周冬雨在成片里奪回了屬于自己的尊嚴。
劉曉慶則沒有那么好的運氣,她用最優雅的笑容演繹著最詭異的姿態。
有人說她求雨,有人說她像跳大神。
往好處想,這是老戲骨在紅毯上突破自我,展示演技。
見慣了大風大浪的劉曉慶,估計也是第一次在紅毯模擬被車撞飛后騰空的樣子。
雙腳離地的還有鄧超。
很難想象這個社交恐怖分子,能一腳踢出多少部經典作品。
起初是馬門絕技“啪一個右鞭腿”;
轉身后又用翹起的內褲邊,證明自己才是內娛如假包換的翹屁嫩男。
一套絲滑流利的動作下來,仿佛把海瀾之家廣告搬到了紅毯現場。
看這從下而上的仰拍視角,左右亂晃的機位,還有時快時慢的速度......
就連帶著硬功夫的老戲骨,出拳時臉上的肉都要抖三抖:
《亮劍》里楚云飛的扮演者帶著妻子一起上紅毯。
不是來度假,更像在渡劫。
楚云飛帶著他的358團,都救不回來這專拍下巴頦的鏡頭。
評論區有人求攝影師別再這樣拍了。
越看越像《回家的誘惑》大結局,艾莉和洪世賢在天上揮手告別人間。
夫妻檔上紅毯的還有李亞男和王祖藍,兩人本就沒有在紅毯上正常發揮過。
斜著往上飛的鏡頭語言,徹底銷毀了她們之間岌岌可危的CP感。
一對佳侶就這樣變成了新娘與花童。
紅毯進入亂紀元,小花們批量復制撩裙擺的動作:
沒有裙擺的就甩皇帝的新裙擺:
本以為轉圈圈是最后一張安全牌,沒想到這招也并不安全。
蔣依依裙擺太小,甩的時候用力過猛,硬生生把禮服揪下來一塊。
很難預測是紅毯圖先出圈,還是面對巨額禮服賠償金的她先被請出圈。
王佳怡,《滿江紅》里的瑤琴,氣質和眼神都很到位。
不知道攝影師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
一定要讓氣質美女在最后定格的畫面里遭老罪,致敬瘋驢子。
紅毯上好不容易老中青三代、實力派偶像派都聚在一起,結果攝影師主打一個省事,安排她們揮手三連:
ChatGPT都比他敬業,這可不是我主觀評價。
幕后花絮里攝影師現身過兩次,其中一次就是教老戲骨陶玉玲玩轉高科技:
“擺擺手就行”。
海報給出的官方網站里,并沒有這位攝影師的信息。
因此也無法確定他是不是第一次掌鏡紅毯。
說真的,建議這位攝像師傅轉戰電視劇拍攝。
國產懸疑恐怖片需要這樣的運鏡——
人工智能和人類都猜不到下一秒畫面上會出現什么。
有可能是放大了但沒完全放大的特寫;
也有可能是讓江疏影花了5秒才抱上的手臂:
只能說這兩位女明星用美貌和超強信念感征服了這種“破慢鏡頭”。
其實大家都能看出來,不是鏡頭又破又慢,而是這個攝影師經驗不足,拿捏不住。
這種高幀率變速鏡頭叫做“格萊美慢鏡頭”,最早出現在2016年的格萊美現場。
2016
這種鏡頭的使用方式一般是場內指導+慢鏡頭+全景拍攝,很少上下左右晃悠。
2023
能拍出這種畫面的機器叫glambot,有優雅迷人之意。
相比以往紅毯清一色的靜態照片,動態鏡頭會顯得明星合場景融為一體,更高級。
不得不承認,國外紅毯上的明星更放得開。
甩裙擺的動作比內娛小花們更大氣一些。
就算捂著臉不做大動作,也不會顯得特別尷尬或局促。
2017年張靚穎在格萊美紅毯上用了兩次galmbot,一次甩裙擺,一次直接懟臉做表情,都沒有水土不服。
至于到了內娛,這臺名為優雅迷人的galmbot攝像機變成荒誕行為捕捉儀——
這鍋主要還是得交給攝影師背。
雖然找遍全網也沒查到國內這位攝影師的工作履歷,但跟格萊美紅毯掌鏡導演一比,高下立現。
畢竟在國外,姿勢怎么擺,鏡頭怎么搖,導演是全權掌控的。
不光是格萊美,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艾美獎和美國人民選擇獎的頒獎禮都會用到格萊美慢鏡頭。
而這些頒獎禮基本都由Cole Walliser導演。
因為他一頭小卷發,以下尊稱他“卷兒哥”。
在卷哥的vlog里,給一組明星拍“格萊美慢鏡頭”動圖需要45秒左右。
前40秒都用來溝通。
單人拍照會細摳腿部和手部動作:
卡妹第二次上格萊美紅毯,就已經擁有了她的“人生慢鏡頭”。
給新婚夫妻拍照,會根據需求設計炫耀婚戒、接吻等動作。
卷哥手把手教一遍,在開機前還要給他們彩排一遍:
最后5秒再高效出片:
接受CBC采訪時,卷哥更是把與明星溝通彩排的時間壓縮到30秒。
因為機器人本身有12個預編程動作(包括平推、左右搖擺等),卷哥要根據客戶需求、著裝和位置選擇機械臂要做的動作。
而且機械臂和明星之間的距離,是精密測算后的結果,絕不會出現明星的臉飛出鏡頭的情況。
其實這已經不是內娛第一次嘗試“格萊美慢鏡頭”。
2019年的時尚COSMO典禮上,有過一個360度環繞式超長鏡頭掃射明星的環節。
劉詩詩采取的是你繞任你繞,鏡頭掃脊梁策略。
只不過遠處不敢看鏡頭的其他明星們,給這份背影憑添了三分凄涼。
當年周冬雨還沒變成女大佬,一邊跟著鏡頭轉動,一邊又面露難色,在舞臺中央尷尬硬撐。
別人多少有點長鏡頭恐懼癥,只有倪妮是鏡頭恐怖癥,能拉著劉詩詩炒個長達20秒的姬情CP。
再到去年年底的GQ紅毯,田曦薇、關曉彤都成了定格鏡頭的受害者。
四年過去了。
動態慢鏡頭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掌鏡水平倒是一如既往拉胯;
紅毯畫面越來越清晰,明星手足無措的樣子也就更好笑了。
與其認真分析紅毯沒辦好該怪誰,不如把這些場災難看成是主辦方和明星的雙向奔赴。
比如在紅毯上不會擺動作的周冬雨,碰上了同樣不熟悉拍照工作的攝影師傅。
看起來倆人都是第一次見識攝影機的樣子,好似一對臥龍鳳雛。
總之還是希望內娛能多嘗試新東西。
要么技術上有長進,拍出格萊美奧斯卡那樣的大片效果。
要么明星褪下他們的架子和光環,回歸內娛活人時代,貢獻大家喜聞樂見的荒誕名場面。
反正出發點都是好的,建議明星們多出發幾次。
多練練,不吃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