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刊 | 總第2212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Pengxx01·劇集
不懼風雨,終會有光。
文 | 凌云
編輯 | 肖三軍
先思考一個問題:你上一次為夢想拼盡全力是什么時候?很多人思來想去,給出的答案卻出奇的一致——奮戰高三。
那段為了夢想而努力的高三時光,是太多人又愛又恨的過往。回首高三,有的人印象里是做不完的試卷,有的人印象里是為夢想拼搏的汗水,無論如何,那都是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
近期開播的電視劇《追光的日子》就帶領觀眾重回那段拼搏的時光。 該劇由李崢、胡可作為總制片人,吳志非作為制片人,韓天擔任導演,蘇浩旗擔任聯合導演,郭京飛、任敏領銜主演,王源特邀主演,講述了一段發生在青云中學一群師生們的故事。不羈的班主任郝楠老師(郭京飛 飾)帶著他的學生任真(任敏 飾)、高遠(王源 飾)等為夢想而努力,共同經歷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日子。
《追光的日子》因為涉及高三而頗具話題屬性,而且播出時間恰逢高考結束之后,非常吸引相關群體。這部電視劇的內容異常豐富,既有著雙向治愈的溫暖,又有著追逐夢想的無畏,將青春成長、師生關系、原生家庭等多個話題熔于一爐,在近年來的青春校園題材電視劇中別具一格,其上線播出當日的直播關注度就破 1%。
值得一提的是, 這部電視劇和當下盛行的甜寵風校園青春劇有所不同,在描繪青春的同時也有著勵志的一面,可以說是一部青春勵志人生劇。主創團隊把青春的點滴融合進成長的歲月,用帶有治愈色彩的喜劇風格加以呈現,現實而不壓抑,活潑而又勵志,極為難得。
那么,這部作品是如何處理青春校園題材的?它又是如何錨定自己的創作坐標的?在電視劇熱播之際,烹小鮮(pengxx001)帶著這些問題對話了該劇的導演韓天,聽創作者講述了主創團隊的“追光”之旅。
01
用新穎的視角
去切入屬于全民的高三記憶
高中生活作為一種比較普遍的人生閱歷,提到它幾乎人人都有話說,可以說以此作為背景的作品很有全民向的氣質。
高中生活背景、有學生和老師、故事的主體展開在校園和教室……《追光的日子》很容易因此被視為一部青春校園題材的作品。然而 主創團隊一開始并沒有走一般青春戲的路子,而是將它定位為一部雙線視角的群像戲。
一條線是老師。郝楠作為一名教師,跟一般的教師不同,有著不羈的性格,喜好插科打諢,帶著滿滿的喜感。但是對于自己的學生,對于教育事業,他又是非常的認真,有著自己的堅持和執著,帶著他的學生們一路拼搏,最終收獲了燦爛的未來。
另一條線則是學生。任真是一個個性倔強要強的學霸,為了圓自己學醫的夢想,付出了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而高遠則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從一個陽光開朗的少年變得沉默寡言,從合群到獨來獨往。在任真、高遠之外,還有其他一批頗具性格、各有特色的高三學生,他們為了高考這樣一個共同的目的匯聚到一起,想著目標奮斗前行。
兩個視角的比例幾乎是各占一半,呈現于跟一般青春校園劇迥然不同的特點。 在孩子們的故事中間,同樣有著中年人所面臨的壓力和困境,當親子關系、學生父母的故事也被逐一呈現之后,整部作品的維度變得更加豐富。
懷舊是青春校園劇中的常見戲碼,一首有代表性的老歌,一些有年代感的裝飾,都會明晃晃地提醒觀眾故事發生的年代。可是主創團隊就沒有刻意去凸顯劇情里的年代感。故事發生在十年前,如此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形成一種較長跨度的時間,讓觀眾能夠體會當年照亮高三的那束光,在十年后又一次照在了前行的道路上,這樣的時間跨度告訴了觀眾,當年的教育、當年的師生關系到底給孩子們帶來了什么。
高中生互生好感進而產生戀情,這樣的橋段同樣也是青春校園劇中屢見不鮮的,但是《追光的日子》卻沒有落入窠臼之中,韓天甚至表示,這部劇里都沒有甚至所謂官方 CP。主創團隊在拍攝過程中對于高中生那種青澀的友誼、青春的懵懂進行了較好的還原,很真實地去處理學生時代遇見的那種懵懂。
能看出,《追光的日子》對于高三這樣的全民記憶,采用了一種新穎的視角進行切入,沒有空洞地追憶青春的消逝,也沒有刻意去煽情和懷舊。而是立足更為廣闊的視野,選擇了用涓涓細流一樣的方式去描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用較為克制的鏡頭語言去剖析生活里那種真正驚心動魄的情感瞬間,這樣的做法,可以說在同類劇中令人眼前一亮。
02
用真摯的情感
去拍出青春和夢想的模樣
高中生活的模樣是充滿青春的,同樣也是充滿夢想的,用怎樣的情感去還原是創作者的難題。
真摯,這是主創團隊給出的答案。
在挑選演員的時候,真摯是篩選他們的第一標準。因為如果演員身上的氣質和情感不夠真摯,容易和觀眾之間拉開距離,這樣的人很難令人信服他會出現在觀眾的青春里,這對于一個關于高中生活的故事來說致命的。
按照這樣的要求,幾位演員被挑選出來,共同參與到《追光的日子》這一項目當中。郭京飛能夠特別快的跟一個人建立共情,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打動對方。任敏在詮釋角色上的溫暖、王源在表演時的敏感認真,都給導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演員們以各自的方式,給這部作品貢獻出了自己的真摯表演。
有意思的是,這種對于真摯情感的追求,也給拍攝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因為劇中那些洋溢著真摯的臉龐,并非演員或者特效,而是真正的高中生。
在拍攝期間,劇組專門挑選了一批真正的高中生,利用假期時間參與演出,他們給這部電視劇增添了真實可信的青春活力,同樣也帶來了拍攝上的難題。韓天回憶起當時的拍攝,直言對于小演員們的調度是整部劇中最大的困難。
如何讓沒有表演經驗的孩子們在鏡頭前放松?如何解決他們和成熟演員搭戲時的節奏同步?這些都是巨大的挑戰。為此,劇組找來了一些老師,把學生們安排在熟悉的環境里,消除他們的陌生感。另外郭京飛的親和力也發揮了很大作用,他能獲得孩子們的信任,同時利用自己豐富的表演經驗去點撥他們,成效非常顯著。
主創們帶著這樣真摯的情感去創作,讓作品呈現出了非常真實的質感。畢竟高三距離觀眾太近了,氛圍感的營造極為重要,一旦失真,就會讓觀眾不相信這個故事。
“代入感好強!”很多觀眾在看了前幾集之后驚呼,以至于時不時會萌生出“他們都不是我,但是他們都在演我”的感慨。
真實感是整部劇集想要著力呈現的效果,經歷過高三的人都知道,高三的孩子,并不是那種穿著帥氣、打扮干脆利索的模樣。學生們沉浸在高強度的復習生活里,很難有太多閑情雅致來把自己弄得精致。劇中的人物造型,都留足了“毛邊”,穿著打扮也更貼近普通的高三學子,沒有帥氣的造型,更多了幾分生活的質感。
在演員的表演上,同樣也力求真摯。過于硬性的規定往往會影響演員的發揮,因此在拍攝時,韓天除了給演員講解完規定的方向之外,并不干涉演員細節上的發揮。因為這樣一部關于青春的電視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戲里角色和演員本人能夠做到打通,演員要用自己內心的情感力量去支撐角色。
令很多觀眾反復討論的一個情節,是任真在考試前為自己的考試進行做法,躺在床上念念有詞:“齊天大圣、王母娘娘、觀音菩薩……所有菩薩都保佑我,一定要考好。”這種舉動令人捧腹的同時卻又那么的真實,面對考試的壓力,在做題和作弊之間選擇了做法,可以說很傳神地刻畫了當代年輕人的精神狀態。
對于那些剛剛經歷高考的觀眾來說,看《追光的日子》,仿佛就是回望自己剛剛結束的高三生活,目光所及,都是青春的質感,滿是夢想的模樣。
03
用多元的價值
去思考教育和成功的關系
一部涉及高考的作品,不可避免的會觸及教育方式、如何定義成功這些問題。《追光的日子》沒有刻板的“唯成績論”、“唯名校論”,而是用更多元、包容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
人生不應是軌道,而是曠野。無拘無束的發展是人的天性,教育是對天性的助力,而不是摧殘。 談及當下在教育上涉及的內卷、雞娃等手段,主創們覺得這主要是評價體系過于單一所致,希望大家不要都去擠獨木橋。正是基于這樣的創作理念,在電視劇里,觀眾可以發現那些角色自我實現的途徑非常多,他們各自燦爛,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光。
回望青春,高三其實非常重要,它實際上起到了塑造一個人精神世界的作用。高三時為了目標而努力的沖刺,這樣的經歷,往往會成為了一個人今后面對困難的時候汲取力量的源泉。在《追光的日子》里,那些孩子們后來成長的模樣,都在高三的奮斗中可以隱約窺見。
對于這部劇,主創團隊對其主題確定為:“不懼風雨,終會有光”。人生是一個尋找光的過程,不論中間經歷怎樣的風雨,只要堅持相信前路有光,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難,最后走向人生的圓滿。劇中的那些高三學子們,不是所有的人都考上了好的大學,但是在前進的道路上,他們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光。
應該說《追光的日子》在這個盛夏,以一種別樣的姿態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目光。對于青春校園劇來說,它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用十足的煙火氣、真實的青春感令觀眾產生了代入感,夢回青春,追憶當年。其新穎的視角切入、真摯的情感表達、多元的價值思考都可圈可點,對于當下的電視劇市場來說,極為難能可貴。
-END-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