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信方面承諾,將依托現有管理層,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為理念,讓新公司繼續保持較大的運營獨立性。這無疑也是最新因麥當勞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土化也存在風險
麥當勞曾公布,在與中信和凱雷展開合作后,計劃在未來五年推動兩位數的銷售增長。并預計到2022年底,中國內地麥當勞餐廳將從2500家增加至4500家,開設新餐廳的速度將從2017年每年約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約500家,成為除美國外的最大市場。屆時,中國內地約45%的麥當勞餐廳將位于三、四線城市,超過75%的餐廳將提供外送服務。
這些或許意味著,麥當勞終于在“求變”的路途中遇上拐點,其在華的拓張將要全力加速。然而,一切或許還會發生變化,本土化的同時也面臨風險。
首先是在產品上,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曾經說麥當勞在中國遇到的問題之一是“產品一致性帶來的硬傷”。意即把美國的產品不加變通帶到中國市場。最初麥當勞在中國買的食品和美國毫無二致,今天再去麥當勞餐廳看到的是非常多的單品。麥當勞上一任中國區CEO曾啟山在中國一大動作就是不斷推出新品,麥咖啡、甜品站、得來速餐廳等都是在其2009年~2015年任期內推出。這樣的舉措無疑對刺激銷售有幫助,但長期來看,品牌延伸太廣反而損害了其核心產品漢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