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劇組準備了很多舊物件,比如舊的海報、掛歷、衣服,存放這些道具的道具庫也有一千多平。而五十年時間里,每個階段的社會風貌都有其獨特性,為準確還原,“翻閱了大量資料,多少T的硬盤,找墻上破損的肌理、哪個年代有廣告了,很多細節,都是功課,但也都是應該做的。”
最后,盡管《人世間》沒有單一標簽的定位,但定調非常明確。
在王海鸰看來,原著的色調是青灰的鋼鐵色,傳達出堅韌、頑強氣質的同時也很沉重,而她覺得任何一段生活都會有兩面性,更想突出積極的一面。所以在創作之初就有共識,《人世間》的整體質感是溫暖明亮、給人希望的。
定調上的另一關鍵詞是平視,劇中人物涉及不同階級,但講述故事時始終是平視的。所以,《人世間》其實是合家歡的。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會更有感觸,看到很多情節都會覺得歷歷在目,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則可以通過電視劇,靜距離感受父輩們的過往。
重迎時代大劇的意義
除了創作和制作上的挑戰,從市場狀態和趨勢來看,在當下嘗試時代大劇是需要勇氣的。
縱觀近兩年的劇集市場,諸多小而美的項目頻出,制作端在追求年輕化的表達,12-24集體量的精品短劇成為熱門賽道。觀眾的追劇心態和習慣也都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容易青睞快節奏的內容。
但很顯然,《人世間》這樣的時代大劇有其回歸意義。它既填補了題材的空缺,也在為嚴肅文學的影視化提供樣本。
李路早就對工人題材感興趣,七年前買過一本相關題材的小說版權,沒找到合適的編劇一起推進,直到《人世間》出現,“市場上是缺這個的,這么多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從全球七十幾位到現在的第二,但沒有一個影視劇描寫工人階級。”
而對創制端來說,這類文學作品的受眾范圍和改編難度會讓人產生顧慮,但只要把好的內容呈現出來,還是能引起文化的波瀾。“好的劇集要將人性寫好,人性不分年代,不分國際,不分古今中外,(觀眾)要是不喜歡就是沒寫好,要是寫的好,肯定喜歡。”王海鸰如是說道。
歸根結底,把劇拍好才是贏得觀眾的關鍵。好劇能夠讓人忽略題材類型的區隔,就像去年同一時間,霸屏春節檔的是《贅婿》。一年一會,雖然劇不同,但《人世間》背后同樣有“三駕馬車”的參與。行業經驗豐富的新麗這次全權負責了《人世間》的發行,電視劇開機不久,就被迪士尼買下了海外發行權。
從鎖定IP到組局拍攝,這部劇用了三年多時間與觀眾見面。相比《慶余年》《贅婿》是改編男頻網文IP的成功案例,《人世間》則是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駕馬車”在另一個內容維度上的又一次成功嘗試。涉及五十年厚重歷史、描摹百姓生活畫卷,《人世間》無疑是深度開發現實題材的代表。
“現實題材,始終是IP最大的‘富礦’。記錄時代的IP,凝聚了全社會的集體情感,是最大的確定性。”在去年的“三駕馬車”聯合發布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程武如此說。
而事實上,早在至少4年前,騰訊影業已開始系統布局現實題材作品。截至目前,位列六大文化系列之首的“時代旋律系列”作品已經超過30部?!度耸篱g》屬于其“時代旋律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作品分別是去年七一上映的電影《1921》和今年待播的劇集《心居》。
去年底,騰訊影業三部劇集《人世間》《心居》《天才基本法》也同時入選央視2022年電視劇片單,據了解,這三部劇集在差不多時間啟動開發,其中,《心居》希望去關照現代都市普通老百姓一日三餐柴米油鹽的熨貼,《天才基本法》則希望撲捉少年天才給科學學科帶來的閃電般的光芒,鼓舞更多努力前行的人們。
收獲的時節陸續交錯而來,不止《人世間》的劇情走向,觀眾接下來可以期待的還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