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電影海報
《新世界》里的世界可一點都不美好
《新世界》被韓國媒體
成為
“韓版無間道”,
而國內觀眾也會有意無意的,將其與《無間道》比較——
幫派內斗、爾虞我詐、警察臥底....所有的元素一個也不少。
(《無間道》劇情截圖)
相比于
《無間道》精致、考究、文藝且不失浪漫的氣息,《新世界》則更為復雜,
全然沒有所謂翻拍的痕跡。
大佬衣著光鮮,前后小弟簇擁,出門足夠排場,這一點固然跟《無間道》很像,但諸如捅刀子、割首、沉尸之類讓人不適的的血腥暴力場面,毫無修飾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跟很多
日本的傳統黑道電影強調快意恩仇
不同,打打殺殺并不是《新世界》的賣點,打斗場面的控制比前者克制得多。
日本電影《極惡非道》劇照
光著膀子歪著脖子拍桌子干吼,一言不合就切斷小指的滿臉橫肉的雅庫扎大叔,是日本黑道電影的“基本盤”,至于“幾個人手持沖鋒槍大搖大擺團滅敵對黑社會團伙”的勁爆場面更是比比皆是。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里面有著大量的中國元素:
主角的華人身份、漢語對白以及傳說中的延邊刀客和中國黑客......
《新世界》里的延邊刀客
不過在我看來,沒有審查制度的寬松環境給了創作者極大的發揮空間,也給予了觀眾口味足夠的回味空間
。如此暗黑的劇情,在國內大概率不會過審。
“暗黑”
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創新:
站在人性的角度去講,大家都喜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哪怕主角因為某種原因誤入歧途,也會到結局幡然悔悟并痛改前非。
因此,編劇和導演們即便為票房考慮,也很難去嘗試“主角黑化、全員惡人”這樣的設定。而《新世界》則“反其道而行之”,全片幾乎沒有“好人”。
但角色層次的豐富設計,并沒有讓“惡人們”臉譜化:
丁青做事干脆利落、心狠手辣、戰斗力爆種,但同時頗得內部兄弟的尊重,對李子成也是一百個信任,絕對是好大哥、好領導;
號稱“唯我獨尊”的李仲久,飛揚跋扈、目中無人,但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依舊維持著幫派大哥的體面;
看上去人畜無害的二當家張守基,實際上是個自作聰明的老狐貍,私下暗搓搓的跟警方合作,準備坐收漁翁之利,最終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至于其他幾個只會察言觀色的老家伙,自始至終都是雜魚一樣的角色,可心里的彎彎繞一點都不少。
影片中的警察角色,完全跟傳統“偉光正”的形象背道而馳:高層內部互相甩鍋,中層領導不近人情,基層警察完全就是個隨叫隨到、用完即棄的工具人。
扮演警察的崔岷植,也是韓國影帝級別人演員
他們的能力實在是無法讓人恭維:
內部官網的資料可以輕易被涉黑幫派獲取,苦心安插的臥底也能被人家輕易找到并摧毀。
一言概之,警察該有的公信力,在電影的結尾被擊得七零八落。
影片最后,伴隨著延邊刀客輕而易舉地干掉了知曉自己秘密的兩個上司的事實,主角
徹底完成黑化并就此向告別警察身份。
而絕大多數觀眾對于兩位警察之死,想必持拍手稱快者甚眾。
如果將電影里的“新世界”比作游戲局,這些黑社會勢力都是“財大氣粗”的金錢玩家,主導并掌控著主動權。
在這里先說
黃政民老師扮演的丁青:
丁青剛出場,李子成帶人去機場迎接。這位大哥身著西裝,卻穿著一雙拖鞋,儼然一副繼承老家煤礦的土豪二代形象,說話也沒個正形,買個墨鏡還是山寨的。
丁青和李子成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觀眾肯定會心生疑惑:
就這樣一個家伙,腦子(看上去)也不夠靈光,手上的那么多弟兄都是靠什么拉攏過來的。
反觀李子成,衣著筆挺,對于自己的老大也是一臉嫌棄。
而丁青似乎早就習以為常,即便“生氣”也多拿前者身邊的小弟“動手動腳報復”。
事實上,這正是本片構想的精妙之處。
與警察的對峙、在李子成面前殘忍的割首以及在停車場以一敵眾的行為,與前面嘻嘻哈哈的形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給予了觀眾非常強的震撼。
尤其影片的后半段,受傷的丁青在電梯里以一敵多,開始了極為慘烈的困獸之斗。丁青的戰斗力是驚人的,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種黑道特有的個人英雄主義。
丁青的“最后一戰”
當幫派陷入內斗的時候,
唯有丁青是清醒的,
他對眾人說“
你們上了警察的當”:
急于復仇的李仲久或許知道是計,但還是選擇了“不歸路”;
李子成一直被蒙在鼓里,他腦子里只想著一件事,什么時候我可以走;
張守基肯定不知道,要不然也不會選擇和警察合作;
至于其他幾個雜魚角色,就更不必說了。
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丁青
選擇自我毀滅,來成全李子成:
一個看似玩世不恭的人物,在這一刻變得更為立體,觀眾或許恍然大悟,
原來做大哥是要有這樣的特質才行。
如果單純從可發掘的素材上看,內地要韓國多得多,很多現實的案例甚至比電影還要驚悚。
但可能是由于審查制度等一系列的原因,
內地導演很難(或者說不敢)接觸這樣暗黑向的素材,
更無從談起所謂深度挖掘人性的作品了。
本片的三位主演崔岷植、黃政民和李政宰都是實力演技派(都拿過青龍影帝),無疑給作品加分不少——配角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尤其是那幾個延邊刀客,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扮演李子成的李政宰,也是韓國影帝
以至于當我們看到某些韓國電影的時候,
總會產生一種“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感覺
但將內地電影普遍質量堪憂的鍋一股腦丟給編劇和導演甚至是演員,是不負責任的。
在我看來,現階段更重要的,是在可控范圍內,給予影視工作者更為寬松的創作空間,方能解決如今爛片當道的尷尬局面。
最后說一點,電影的配樂質量也堪稱一流,
音樂與故事交相輝映,尤其是丁青去世和李子成徹底黑化那一段(就是片頭音樂),無疑升華了劇情的主題。
或許即便到了今天,相當一部分人對韓國沒啥好印象,但一碼歸一碼,至少對于韓國電影,我們應該抱有一定的學習態度。
我們有著比他們更為厚重的文化、影視人才的基數更大,沒有理由被韓國拉開這么大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