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2018年,有一部國產(chǎn)電影大家一定還沒有忘記,它就是《我不是藥神》,在那一年之中,算得上是2018年一部質(zhì)量票房雙豐收的電影之一,另一部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紅海行動》。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最為難得的地方就是,用現(xiàn)實題材的手法,感受到了生命的羸弱,僅僅是一場病,就能拖垮一個家庭,《我不是藥神》不僅僅是一部好電影,更像是世界上無數(shù)個受病痛折磨的家庭,這些都是血與淚。
什么叫做好的電影?能夠讓觀眾看過之后引發(fā)思考與回味,就足以稱得上是好電影。
可能很多人也知道,《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雖然電影情節(jié)經(jīng)過了戲劇化的改編,但片中比較重要的情節(jié),就是取自“藥神”原型——陸勇。
陸勇是一位江蘇人,在生活中就是一位普通的小老板,但有一點不同的是,陸勇是一位慢性白血病患者,那時候治療慢性白血病的藥非常貴,一月一盒20000余元的藥品,一年下來吃垮無數(shù)個家庭,陸勇身為一個商人,尚且有一些積蓄的他,基本上都扛不住這昂貴的醫(yī)藥費。
陸勇身為一個病人,何嘗不能理解這些病人受到的艱辛與無奈呢?但他更多的都是愛莫能助,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能聽到跟自己患同一種病的人去世。
陸勇肯定不止一次想過這個問題,或者說,他也早已看開了這個問題,只不過想多陪父母跟孩子幾年。
在2004年的時候,陸勇無意間便是看到了印度有一種名叫“格列衛(wèi)”的抗癌藥。(影片中叫做格列寧)當時藥效基本上跟國內(nèi)的抗癌藥一模一樣,而價格折合人民幣只需4000元,這對于那些患者來說,無疑算得上是天大的好消息。
不難想象,這算得上是患者們活下來最大的希望,陸勇一時間成為了患者們的救世主,托陸勇買藥的人,達到了數(shù)千人,而印度那邊的制藥廠也被陸勇的行為所打動,還給了陸勇一個團購價,本來4000元的價格,經(jīng)過團購打折之后,降到了區(qū)區(qū)200塊錢。
那時候,陸勇成為了這些病患眼中的英雄,對于陸勇來說,一定也是深受震撼的所在。
在這期間,陸勇基本上沒賺什么錢,甚至為了病人能夠及時吃到藥,他還自己倒貼過錢,因此陸勇的作為,很快便是引起了“正版”藥商的注意,要是病人都去購買盜版藥的話,但正版藥還有什么生意可言呢?于是藥商很快就注意到,這其中的帶頭人是陸勇。
這一場關(guān)系一打便是打了很多年,在2013年的時候,陸勇便是被警方抓獲,雖然陸勇的行為不構(gòu)成倒賣假藥的可能,但確實也損害了正版藥商的利益。
這時候,令人感動的事便是發(fā)生了,一共有300多位病友寫信給陸勇求情,因此陸勇便是免于牢獄之災(zāi),這更是一件令人動容之事。
更有意義的是,陸勇通過這件事,還促進抗癌藥列入了醫(yī)保,簡單來說就是病人們可以用不那么高的價格購買藥物,直到如今慢性白血病的死亡率已經(jīng)沒那么高的,加上藥物的研究,它也僅僅成了一種慢性病而已。
如今的陸勇,自從《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后,亦是收獲到了前所未有的關(guān)注度,但他還是選擇了低調(diào),盡可能地推掉了一切采訪,如今的陸勇依舊做著自己的老本行生意,算不上富足,但也不缺錢,平凡而又低調(diào),用陸勇自己的話來說,自己能夠救下這些病友,也是他自己很欣慰的一件事。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片尾曲《只要平凡》,有幾句歌詞便是將電影主題升華得非常到位:“不要神的光環(huán),只要你的平凡。”
在病魔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但在生命面前,我們每個人都要堅信有希望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