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
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
電影《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中
孔淑貞的扮演者金迪
因病于4月3日晚11時在北京去世,
享年89歲。
金迪1933年2月25日出生于上海,原籍蘇州。她本名金慧琴,曾用名金狄,后改名為“金迪”。對此她曾解釋,這是在考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時改的,“迪是好的意思,我想永遠好,所以就叫金迪。”
金迪于1952年考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表演系。1955年畢業后分配到東北人民藝術劇院,先后在話劇《尤利烏斯·伏契克》《美麗的姑娘》《日出》中飾演重要角色。1956年參加第一屆全國話劇匯演,在《前進再前進》中飾女主角,獲演員獎。
1958年,金迪參演了根據趙樹理小說《三里灣》改編的電影《花好月圓》,在片中飾演少婦袁小俊,與丈夫離了婚,這是一個有個性的女人,觀眾一下子記住了她。之后,她調往長春電影制片廠任演員。
1959年,金迪迎來自己演藝生涯中的高光時刻。她在長春電影制片廠制作的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獻禮影片《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中飾演農村女青年孔淑貞,該片由蘇里執導,李亞林、金迪等主演,分上、下兩集。該片講述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努力改變家鄉窮困面貌,又在奮斗中贏得愛情的故事。金迪曾在采訪中透露,當年選角的時候,長春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的很多演員都想演這個角色,但導演蘇里因為看過她演的《花好月圓》,認定這個角色非她莫屬。
《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上映后轟動了全國,成為青年們爭相觀看的青春勵志片。片中的年輕人也成為全國年輕人爭相學習的榜樣,不少工地和農村甚至出現了“孔淑貞姐妹組”,掀起了新農村建設的高潮。晚年的金迪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這一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演了孔淑貞。”
1959年,她還在電影《笑逐顏開》中扮演了耿直爽朗的羅玉華一角。1962年,金迪參加了《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續集的拍攝,繼續飾演農村女青年孔淑貞。
在去年上映的紀錄電影《演員》中,說起自己拍攝《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的經歷時,金迪深感“忘我”對演員的重要性。當年,她一個上海姑娘到東北農村去體驗生活,跟鄉親們學插秧、上炕盤腿聊天。
金迪寄語當代青年演員: “忠實于角色、忠實于電影、忠實于劇本。演員不要只關注自己,而是要投入到角色中。”
一路走好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馬媛
來源: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紅星新聞
濟南24小時核酸采樣點和
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回復 “核酸”獲取
1588所!山東2021年省級示范幼兒園名單公示
回復 “幼兒園”
獲取完整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