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劇中的伙伴們嬉戲鬧成了一團,鏡頭回放,泛黃的過往,年少的他們追逐在青石板路上,你知道,這部劇,即將畫上句點。你輕輕地靠回椅背上,滿意地、不舍地跟它說“再會”,謝謝它,陪你走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這部劇,便是電視劇《光陰里的故事》。
我看這部電視劇的感受就像仿佛在熟悉的咖啡店里,剛剛品完,最后那一口近乎完美地“提拉米蘇”,有淡淡的咖啡香,有柔柔的甜酒醇,有奶酪的綿軟,有餅干的微脆;不會甜得發膩,也沒有苦得發澀。一切,都剛剛好地交融在一起。味蕾的滿足,恰好的幸福。
七歲那年,青島小嫚陳一朵家里,來了一個爸爸從東北領回來的哥哥。哥哥名叫畢來福。當年,下鄉知識青年可以返鄉時,畢來福的爹把回城的名額讓給了陳一朵的爸爸,陳大冬。為了報恩,也為了來福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陳大冬把來福接到青島,當作親生兒子撫養。
異性兄妹畢來福、陳一朵,在打打鬧鬧中長大了。一起長大的,還有自行車廠職工大院里的羅金虎,徐奮斗和副廠長的兒子劉力揚。
同行的軌跡,卻在高考的那年發生了變化:學習成績很好的畢來福為了減輕養父母的經濟負擔,私自決定放棄高考上大學的機會,考工進入自行車廠,當起了工人;陳一朵發揮失常,只考入青島當地的一所普通大學;羅金虎因父親突然車禍去世,頂替父親的職位,進入自行車廠的食堂上班;徐奮斗決定追逐音樂夢想;劉力揚如愿考入北京大學。小伙伴們,從此在各自的人生軌道上,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前行著。
這部電視劇,便是圍繞著幾位伙伴們各自的生活而展開的。如同我們每一個人,他們在從少年到青年的歲月里,也碰到了這樣、那樣,大大小小的困難。時常困惑、失望、不甘心,又在努力、挑戰、尋找出路。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體驗到友情的珍貴,承受過背叛的傷痕,汲取了親情的溫暖,更收獲了愛情的甜蜜。
非常喜歡這部劇!喜歡它的娓娓道來,就好像黑膠唱片里放出的經典歌曲,平和而溫暖。喜歡它的沖突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為了狗血而腦洞大開,為了煽情而粗糙編造。最喜歡的,是它展現了生活中親情、友情、愛情,該有的原來模樣——簡單而美好:
親情:陳大冬和妻子姚慧蘭,雖然只是來福的養父養母。但是他們對待來福如同親生的兒子一樣。他們也用真愛,換得來福真心實意地喊他們“爸爸媽媽”。陳大冬的媽媽和妹妹,也一視同仁地對待來福如同血脈之親,絲毫沒有將他視為“外人”。徐奮斗的爸爸,雖然對兒子的音樂夢想不屑一顧,但是每次奮斗出事,都竭盡全力地為兒子“善后”。 友情:小伙伴們互相幫助和支持,不管是來福在維護廠子時碰到的種種困難,奮斗在證明自己時跌的許多跟頭,他們都堅定地站在彼此的身邊。哪怕暫時的誤會讓他們交惡,生死關頭,仍義無反顧地沖在最前面。陳大冬和來福的爸爸,畢世喜,對彼此懷著感恩。沒有一個善舉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一份恩情是應該償還的。他們珍視著彼此的友情,感恩著彼此的付出。他們都是來福生活中的明燈。難怪來福能成長成一個聰明、陽光、灑脫、有擔當、有魄力的男子漢;一朵出落成善良、智慧、能干、在各處都能發光的美少女。父輩的友情,在下一輩繼續延續,且被時代,賦予更多幾分色彩。 愛情:來福和雅娜的愛情,是最初相見時的心動,在各自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漸行漸遠的初戀。多少人,看到初戀時的自己,看到愛情敗給自己所謂的“追求”的樣子。羅金虎和慧子的愛情,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踏踏實實的接地氣,平淡且真實。徐奮斗和勤勤的愛情,高中時的懵懂,大學里的堅持,守住了最初的心動、最美的愛情。是會讓許多人心中暗嘆,“如果當年,我也有那份勇氣……”來福和一朵的愛情,竹馬青梅、相守相知的自然轉化。雖非常規,但也不意外。 多么美好,有一個一直在身邊,知你懂你幫你的人,也將一直陪你走完長長的歲月。陳大冬與姚慧蘭的愛情,是成熟穩重且有智慧的愛情。是成年人婚姻該有的模樣:兩個人相互支持,彼此尊重。或有小分歧,從無大吵鬧。有小浪漫(大冬為慧蘭吹口琴),有小抱怨,有溫柔的勸解,有彼此的疼惜。他們互相疼愛的樣子,為一朵和來福撐起了一個雖不豪華、但卻是最溫暖的家,最安全的港灣。喜歡這部劇,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溫暖,還因為它帶我回到曾經的青島:碧海藍天,紅瓦綠樹,青石板路,坡路起伏,那拐著彎的石樓梯,那大院兒里的洗手池,那些進進出出打著招呼的鄰居,那些嘻嘻鬧鬧一起長大的小伙伴們……
如果有空,去看看這部劇吧。如同午后陽光里,去熟悉的咖啡店,品一款近乎完美地“提拉米蘇”,讓各種美好的滋味在嘴里回味,如同,這光陰,賦予生活的滋味……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