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映的眾多影片中,災難片處于尷尬的地位。
《103010》改編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真實事件,符合當前社會防疫大環境。最終票房高達13億,口碑卻只有6.9分。
《103010》以全球地質變遷為背景,聚焦中國鐵道兵和基建工人,講述災難背后許多人所做的努力。
按理說,這種團結的電影,既能讓觀眾感受到集體榮譽感,又能讓大家體會到基建工人的不易,特別容易激起觀眾的眼淚。但最后票房只有4億,口碑6.3分,徘徊在及格線上。
在網民的評論中,推動故事發展的洪翼舟和洪赟兵,父子之間的情感戲受到了最廣泛的批評。
洪赟兵是一名資深鐵道兵。當他年輕的時候,他總是忙于工作,不呆在家里。鐵建,中國,是洪翼舟的兒子走馬上任的地方,是由鐵道兵集體調動組建的。
洪翼舟十二歲時,他騎自行車帶生病的母親去醫院。但是意外發生了,我媽掉進河里死了。從那以后,洪翼舟特別怕水,并對母親的死深感自責。后來父親的嚴厲和不認可,讓他自責自己是個父親。
實際上,洪赟兵只是扮演了一個嚴父的角色,試圖讓他的兒子更有動力,他從來沒有責備過他的兒子。
是三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事情。父子倆互相誤解了20多年。
在電影的開始,當洪翼舟落入水中時,有一個回憶場景穿插其中。時間雖短,但對劇情有撕裂作用。
在中間,洪翼舟去營救幾名乘客,包括他掉進洞里的父親。父子二人在尋找出口的時候,敞開心扉達成和解。
之前的回憶和父子和解,其實都是在為最后一個父親的犧牲做準備。
當洪翼舟執行炸毀這座山的任務時,他遇到了一個無法翻越的險峻地形。他的父親用自己作為踏板來幫助洪翼舟跳過去,但他掉下懸崖,死了。
這是影片中有意制造的兩滴眼淚之一,同時避免了個人英雄主義。
整體來看,電影應該是這樣的邏輯。——為了塑造眼淚,觀眾需要對做出犧牲的人有足夠的了解,所以要把他的背景設定交代清楚,否則就成了紙人。
但影片選擇的塑造父子關系的母親墜河的故事——,與影片的整體調性尤其格格不入。
外面,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都準備把山炸掉了。里面還在說這些年的誤會。我們把柔情片的情節放在災難片里,怎么演都行。
這種淚滴情節感人,而且不是唯一一個創造人物情節的。
幾十萬人的生命和十年建成的隧道之間的選擇,是影片的另一個淚點。這部電影講述了我們和西方人的區別。“西方人的傳說是諾亞方舟,我們祖先的故事是精衛填海,龔宇移山”。
9ae8f330e7a13e14fa1c6a573.jpg-qsy.jpg">
幾句臺詞雖短,力量卻很強,加上后面作為指揮的丁雅珺去勸說曾經親手修建隧道的工人們,不少網友都表示感動到哭。
可是電影離譜的也在這里,正當工人被說服前去炸隧道時,指揮部接到洪翼舟的信息說可以炸掉牛冠山,不但同樣能阻止滑坡,成功率甚至高達百分之九十,遠遠超過炸隧道的百分之四十五。
在這之前,眾多專家已經下了定論“炸掉隧道是唯一的方法”,可是為了凸顯主角的作用,又強行來一個反轉,那么前面的情節全都沒了意義,也讓這一群專家真正成了“磚家”。
電影這種騙人伎倆還不止用了一次,就更加讓人無力吐槽。
結尾時,洪翼舟把所有炸藥丟進了山洞,任務完成,人也整個虛脫了。正當大家都以為洪翼舟即將犧牲時,他突然接到女朋友的電話,然后滿血復活跳到了飛在半空的飛機上。這一跳,讓他從凡人成為了超人。
如果真的往細了琢磨,父親洪赟兵更像是被強行寫死的。
在攀爬90度的陡峭巖壁時,父子倆居然是徒手爬的,還只遇到了那一個過不去的坎。電影雖給了一個工具包掉下山崖的鏡頭,可是明知道要爬山,也知道牛冠山的地質松軟,丁雅珺都坐飛機過來了,就沒想到帶點裝備過來?
從炸彈的重量來看,把登山設備輸送給洪翼舟是完全可行的。
上面幾個槽點雖在電影中占據了很少的時間的,對于故事流暢性上卻有很大影響。而其他方面,《峰爆》的優點還是很多的。
比如有意加入了在商店購買商品只讓掃碼付款卻拒絕收取現金的情節,這在現實中曾出現過還上了新聞。(對于拒收現金行為可以進行投訴)
洪翼舟父子救下的幾名乘客,電影有意強化了人物背景。
小男孩由于玩游戲被父親打了,于是想去姥姥家;女孩出了事故,還一心想著直播;保險員掉下溶洞,第一反應卻是保險單子。
《峰爆》聚焦鐵道兵與基建工人,以災難片的形式將其工作場景與艱辛融入其中,是一個比較少見的題材。同時電影還有一個隱含的內核——普通人的安寧是由無數人的犧牲換來的,而這些犧牲甚至不為人所知。
雖然電影有不少瑕疵,但是淚點打臉卻感動,人物不喜卻豐滿,依舊是一部優秀作品。
點個“關注”,鼓勵鼓勵。(??`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