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loud
(資料圖片)
“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
1月30日晚,中核集團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以“強核強國,造福人類”為主題的海報,將《流浪地球》系列的核心概念——“行星發動機”與現實存在的尖端科技裝備“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HL-2A)”并置,并附上一句擲地有聲的承諾:
“我們致力于將科幻變為現實”
1986年3月,在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提出“星球大戰計劃”三年后,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兩彈一星元勛致信鄧公,提出全面追蹤世界高科技的發展并制定中國發展高科技計劃的建議和設想,隨即國家撥款百億人民幣支持,占到當時全國財政總支出的二十分之一。
這就是催生了包括神舟飛船、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蛟龍號潛水器,以及前文所提及的核聚變實驗裝置HL-2A的“863計劃”。
“巧合”的是,在《流浪地球2》中,人類第一次收到“2044”數字預警的時間,就在“863計劃”開展一年后的1987年。
《流浪地球》系列的制片人、編劇龔格爾曾如是向娛樂資本論闡述現實科技與科幻的關系:
“現實世界的科學理論進步和科學技術應用突破,是科幻電影能夠取得觀眾信任的基礎。《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電影,只有在中國的航空航天、制造業、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下,才變得可信。否則科幻就可能成了玄幻。”
中核集團的海報刊發后,“#原來中國科幻的背后是中國制造”登頂微博熱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也發文表示:“等到2045年,天梯、地球車站、空間驛站建設有望成為現實,《流浪地球2》的想象,我航正在努力實現!”
眾所周知,工業是國家實力的“壓艙石”,而中國早已成為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全球工業第一大國,202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40.2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均居世界首位。
“狂人”馬斯克不僅依靠落戶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成功突破“產能地獄”,更將狂飆突進的中國車企稱為“最努力,也最聰明”的競爭對手,中國產業工人的勤奮與專業,得到世界認同。
現實是想象的底座,科技是科幻的基礎,對于真實世界的科幻強國而言,“大國重器”必不可少,既然中國工業如此強大,深刻展現中國全方位實力的《流浪地球》系列電影,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而《流浪地球2》,不僅是一部2023年乃至更遙遠歲月里的熱門賽道投資指南,中國人的理念與價值觀亦蘊藏其中,徐工集團、中核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及一眾創新企業,共同托舉起這部科幻史詩,與電影主創一起,重新定義著獨屬于中國的科幻美學,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
“功能的美感,遠超憑空想象”
《流浪地球2》上映后,飾演科學家圖恒宇的劉德華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從影40年見過無數機器,但在這個劇組,每天郭帆導演都會給他介紹新的機器和裝備,而郭帆則介紹道,甚至連用于生產汽車的機械臂,也被劇組改裝為拍攝設備。
今年10月,《萬里歸途》的制片人王紅衛也曾告訴小娛,劇組在寧夏重建了一座非洲城鎮,請來全國的外籍演員,并與《流浪地球2》共用了一部分青島流亭機場的場景,以最大限度還原真實。
郭帆、饒曉志這一代導演,不僅擅用特效,更癡迷于實拍,希望在工業化層面追趕國際一流水準,而要實現這一切,離不開徐工集團等“大國重器”締造者的支持,乃至于偏愛。
“中國工程機械扛把子,專業生產巨無霸79年!”
這是徐工集團為自己的B站官方賬號寫下的介紹,《流浪地球2》上映后,這個賬號已經上傳了3支視頻,介紹影片中出現的大型工程機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男人永遠的愛”——重型挖掘機,僅輪胎高度就超過成人身高、載重高達400噸的大型礦車,造型堪比“賽博坦科技”、能夠翻山越嶺的“鋼鐵螳螂”——步履式挖掘機……
而在汽車區UP主“胖哥汽車頻道”的探班視頻中可以看到,這些工程機械不僅被統一涂裝為代表UEG的白色,作為道具出現在片中,還承擔了搬運綠幕等具體工作,從各個環節賦能中國科幻的工業化進程。
根據徐工流浪地球項目現場執行總監、徐工傳動黨委副書記馬鳴介紹,在半年多時間里,徐工集團投入了42款、61臺主機設備,400多套零部件及車間道具,61套三維模型,319名工作人員,為《流浪地球2》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為愛發電”,郭帆導演也因此被稱為“化緣型導演”。
在銀幕外的現實中,成立于1943年、前身為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與新中國共成長的徐工集團服務國際、共建世界的進程也早已開始,作為世界行業第三,產品出口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超過20億美元,從戰火紛飛到和平年代,中國工匠從未缺席,始終發光發熱。
除了徐工集團的重型機械,在《流浪地球2》中出現的外骨骼機器人來自上海傲鯊智能實驗室, 并且部分產品已經落地量產,但與影片中應對地球危機不同的是,現實中的外骨骼產品將用于高強度的勞動建設場景,以及輔助弱勢群體行動,為和平年代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助力。
如今,傲鯊智能發布的外骨骼機器人抽獎微博,轉發已經超過17萬,有網友評論稱:“你們這個已經沒有幻了,只剩科技應用。”
另一個多數觀眾可能很難注意到的細節是,《流浪地球2》中空間站、會議廳、數據中心等場景中輔助人類工作的移動機器人也并非美術道具,而是由機器人研發公司優艾智合研發的真實產品,這家專精高精度SLAM導航移動機器人和相應軟件的創新企業,共提供了14款機器人參演和支持影片。
也難怪招商證券策略首席張夏在朋友圈發文表示,《流浪地球2》指明了未來的科技趨勢,并為其取了《高考志愿填報指南》、《VC、PE風險投資指引》、《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型資料片》等多個別名。
在與龔格爾交流時,他曾對小娛感慨,“有些設備我們做夢都無法通過美術部門制造出來”,而現實的中國工業卻可以提供,以實際功能為導向設計出的復雜產品有著獨特的美感,遠超電影工作者的憑空想象。
多年以來,中國一直有著“基建狂魔”之稱,而在《流浪地球2》中,大國工匠們也和劇組一起,用科技和工業,創造出以制造業為底色的“基建朋克”美學,成為獨屬于中國科幻電影的特色符號。
以科幻為鏡,觀照現實
“克拉克讓我產生了寫科幻的念頭,我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1968年,阿波羅11號登月一年之前,阿瑟·克拉克與斯坦利·庫布里克共同創造的這部作品,如他們描寫的黑色石碑一般降臨,啟發了無數后來的科幻創作者,其中就包括說出上述這句話的劉慈欣。
事實上,《流浪地球》系列電影中的核心概念——人工智能MOSS,在小說原著中并沒有出現,和《流浪地球2》全片一樣,是劇組主創的原創內容。而MOSS閃爍的“紅眼”,像極了《2001太空漫游》中試圖殺死所有探索宇航員,獨自飛向木星的HAL9000。
不過時移事遷,人工智能應用如今已經大范圍普及,在《流浪地球2》描繪的近未來,MOSS雖然顯然是一系列災難的引線,卻也串聯起所有解決方案,成為人類的生命線。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這是寧理所飾演的馬兆留給圖恒宇,也留給MOSS的核心理念,觀照也回應著上世紀60年代克拉克和庫布里克提出的問題,至少在21世紀20年代,人與人工智能誰也沒能征服誰,而是依存共生下來,共同選擇了中間方案,但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這里的“人”,是靈肉合一的真實人類?還是意識盡數如《萬神殿》一般上傳的數字生命?
1973年,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沒》出版,這個講述整個日本即將在380天內沉沒的科幻災難故事,當年售出超400萬冊,并被改編為電影上映,吸引超880萬名觀眾,獲得約40億日元票房。
盡管日本人對地震、海嘯等天災的恐懼與敬畏古來有之,但在戰后經濟復蘇退潮、石油危機、世界冷戰的70年代日本,這個關于無法挽回的毀滅的故事,映照的也是社會意義上的現實。
而在《流浪地球》系列的毀滅危機面前,方舟計劃、逐月計劃、數字生命計劃和移山計劃之間的互相博弈,背后是對人類生存方式、生存能力和生存價值的不同理解,而中國人提出的移山計劃,毫無疑問是其中最冒險、最宏大,也最需要信心和勇氣的。
但今天的中國人,敢想也敢干,周喆直的一句“點火”,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生機。
2007年,“9·11”事件發生六年后,美國在全球各地燒起“反恐”戰火,《變形金剛》以真人電影的形式復蘇,包括紐約、開羅、上海在內的全球重要城市,都成為“正邪對抗”和美軍全球作戰能力的背景板,這個由玩具廠商孩之寶創造的經典IP,成為美國軟硬實力打包輸出的最好載體。
在《變形金剛》三部曲中,美國政府是與善良外星人溝通唯一渠道,代表正義、放棄故土的汽車人也與海報突擊隊和美國高中生聯合,對抗試圖將家園轉移到地球的霸天虎——聽話的移民有肉吃,不聽話的就得離開。
更值得玩味的是,除了塞伯坦科技,唯有F-22“猛禽”戰斗機和全球空降的美國大兵能與機械生命一較高下,而戰爭能力遠超人類的機械生命,竟然需要“寄生”于美國最新型的超跑、戰斗機和坦克,才能煥然一新,重獲生命,所有物種爭奪的核心資源也是能源和土地,其指代不言而喻。
相較之下,《流浪地球》系列雖然表現人與人的戰爭,國與國的摩擦,但將更多的筆墨給到了建設、合作與調解,“J-20C”對抗的對象是無人機而非人類,徐工集團的建設裝備,代替各類軍工產品出現,指向希望與未來的“基建朋克”,有別于衰頹與敗落的賽博朋克,成為中國的科幻美學新符號。
在一貫對中國電影相對苛刻的海外影評網站“爛番茄”上,《流浪地球2》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專業影評人普遍對電影的工業化及特效水準給出高度評價,但就內容而言,《流浪地球2》所提供的價值觀和表現方法顯然對海外觀眾又是新鮮的,所以也有影評人在打出3.5/5分好評的同時,提出“極繁主義、民族主義、宿命論和‘二維的’人物刻畫,使這部電影成為當前最有意思的系列電影之一。”
小娛認為,這種中性曖昧的評價,恰恰是因為中國電影、中國文化對外講述的內容、傳遞的價值還不夠多,像《流浪地球2》這樣全球公映的中國優秀電影,多多益善。而它希望向世界表達的思考,就在于人類應該團結起來解決共同危機,深刻理解責任與代價,正如片中的人類股骨演講所言:
團結,延續著人類文明的火種,
一萬五千年后的今天,
又一根斷裂的股骨,
擺在了我們面前,
太陽系將不復存在。
危難當前,唯有責任。
我相信,會再次看到藍天,
鮮花,掛滿枝頭。
關鍵詞: 沒有中國工業 就不會有流浪地球2的科幻與浪漫